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0版:郑州人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称呼”
[ 开篇语 ]
人大代表提出发展“岐黄文化园项目”
蔬菜基地 今年增加2万亩
驻郑全国人大代表昨日返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代表自建菜市场,菜价降了三五毛建议城市周边建大型蔬菜基地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称呼”

“你到郑州周围看看啊,就知道为什么菜价难降了。”3月13日上午,闫百顺走在位于淮河路自己兴建的菜场里说,“郑州超过90%的蔬菜都是从外地进啊,咱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搞几个蔬菜基地呢?”

作为人大代表,他在今年的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切实将“菜篮子”工程办好的议案》。

此前,他自筹资金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社区菜市场。“人大代表嘛,不能光说说吧,要做点实际行动。”晚报记者 李萌

代表自建菜市场,菜价降了三五毛

2009年淮河路附近进行城中村改造时,闫百顺就开始筹建这家框架钢结构的新型菜市场,建成后每个摊位8平方米,摊位的租赁费每月180~230元。目前,整个市场的蔬菜价格都要平均低于其他菜市场0.3~0.5元。

“这个租赁费不高吧,说实话,我要正常租赁一年咋说也得多收50多万元。”闫百顺说,“此外我们还挂了一个电子屏幕,毛庄等批发市场的当日价格一直在那里滚动着,价格总会低一些的。”

建议城市周边建大型蔬菜基地

在闫百顺提交的《关于切实将“菜篮子”工程办好的议案》中,就建议有关部门应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加大集贸市场建设等措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现在城市周边大面积的蔬菜生产基地越来越少,很多蔬菜都是从外地调运,因此导致价格高。”闫百顺说,“我们自己为什么不搞几个蔬菜基地呢?测算一下郑州的市场需求,定产定销,肯定会有作用的。”

闫百顺甚至还有设想:“现在事情还有点多,我一直想等年龄再大一点,再闲一点,我就去建设蔬菜基地,形成生产和销售的‘联营’。”

让市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一点点

在城市居民区的建设中,已经将社区医疗、教育等纳入建设标准。但市民每天都要吃到的早餐、蔬菜,却并没有纳入小区建设。闫百顺说,市民的幸福指数,都是在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消费等这些子项上一点点地相加得出的,如果能让市民吃住行都能满意,那幸福指数也会提高。“我拿钱来建设这家菜市场,让周围的市民能买上便宜的蔬菜,从而感到多一点点的幸福指数感。”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称呼,更应该有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为市民办一些实事和好事。”闫百顺最后这样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