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6版:日本强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可不必谈“辐射”色变
什么是辐射
如何应急避险核辐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大可不必谈“辐射”色变
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乃至人身都有放射性
正常运营的核电站对公众不构成任何危险日本核电站氢爆不是核爆炸
采取隐蔽、撤离、服碘、清洗等方法可应急避险
核电站安全吗 核能发电是目前核能和平利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对人们并不构成任何危险。 在我国,国家核安全法规要求核电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年辐射剂量不得超过0.25毫西,而核电站实际产生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这个限值。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核电站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远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

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乃至人身都有放射性

正常运营的核电站对公众不构成任何危险

日本核电站氢爆不是核爆炸

采取隐蔽、撤离、服碘、清洗等方法可应急避险

对于核安全方面的知识,记者14日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核电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忠。

约在100年前,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统称电磁辐射。

辐射看不见,摸不着,不过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简称西。1毫西等于千分之一西。

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每年3.7毫西;砖房每年0.75毫西;宇宙射线每年0.45毫西;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0.25毫西;土壤每年0.15毫西;胸部透视一次0.02毫西。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其防护。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

目前,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西,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西。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产生负效应的危险,对单次服用而言很小,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

核电站氢气爆炸是不是核爆?

问:氢气爆炸是不是核爆?会不会把核电站的保护壳熔化掉?

答:氢气爆炸不是核爆,福岛核电站的这个爆炸,并不是核爆炸,而是核电站的氢气在高温下自燃而产生。为什么系统中有氢气?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核燃料元件包壳Zr(金属锆)会与水发生反应而释放的氢气,这些氢气排放到安全壳内,和蒸汽产生的高压,当时已经达到安全壳设计压力的1.5倍,必须立即卸压排出部分气体维持压力平衡,于是氢气被排放到安全壳与核电站厂房之间的空间。一般来说,核电站厂房是密闭的,因此氢气含量会不断增加,当到达自爆含量时,就发生了氢爆。而核爆炸,远比氢气爆炸强度大得多,引发的后果也不止是安全壳破损的问题。如果发生核爆炸,其威力将不亚于原子弹爆炸。

反应堆安全壳能保安全吗?

问:钢制反应堆安全壳保险吗?

答:反应堆堆芯外有三层保护,形成三道屏障,一是不锈钢压力壳里,厚度达到20厘米,除一些通水管道外全部焊死,有相当强的抗压强度;二是压力壳外有一个钢筋水泥材料的安全壳,厚度一般超过1米,安全壳内壁还有1层6毫米左右的钢板;三是核燃料放在一个高合金做成的密封的管子里。有这三道防护,应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遇到高震级的地震和强烈的海啸,防护能力都有一定极限。

普通海水能冷却反应堆?

问:日本向出现险情的核反应堆灌入未经处理的海水,这能起到什么作用?是否铤而走险?

答:按照一般情况,是应该向反应堆灌入淡水,海水有盐分,只适合在危急情况下采用,让冷却系统起作用,铤而走险说不上,最坏的情况是,该反应堆将成为废堆。

烟雾里面有核辐射物质吗?

问:氢气爆炸释放出的烟雾是否就是被污染的有核辐射的烟雾?

答:氢气是氧和水产生作用,反应堆裂变,氢气爆炸释放出蒸汽,形成烟雾,同时也把堆芯中的放射性物质,如碘和铯带了出来,但这些放射性的物质都是微量的,污染比较小。

核物质是不是已飘散到很远?

问:美军直升机在距离核电站100多公里处发现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这意味什么?

答:如上所述,是氢气爆炸释放出蒸汽将少部分放射性物质从堆芯处带了出来,带到了大气中,所以美军直升机发现了这些物质。

泄漏会持续数周甚至一年之久吗?

问:美军和日本的核问题专家最担心的是,本次地震可能造成日本多座核电站将发生“长期而缓慢的泄漏”,整个过程将持续数周乃至1年之久。怎么看这个说法?

答:日本应急能力和防范级别还是比较高的,福岛核电站的情况目前已经得到初步控制,福岛核电站和当时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情况不一样,严重程度也不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说本次地震可能造成其他地方的多座核电站也发生类似的情况,只是对后果比较严重的担忧,但从目前的福岛核电站的控制情况来看,可能性不大,长期而缓慢的泄漏一说有些过于妄自断言。

疏散安全距离到底是多少?

问:为什么核电站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从10公里到20公里一直在外扩?到底安全距离是多少?

答:安全范围是视影响情况而定的,核事故级别分很多种,一般情况下分为七级,一级二级基本不需要防护、三级政府会发出告示,让居民做一些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门窗紧闭,不要出来走动,四级及以上属于严重事故,政府会要求民众进行安全撤离,安全范围距离核电站越远相对越安全,但到底多少是安全距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参数,需要警惕的是,放射性物质随着大气漂移,会根据湿度和风向有不同变化,在漂移过程中也会产生沉降,会影响植物和动物,如果人食用了有放射性核素沉降的植物和动物,进入人体中,而核素的半衰期相对长,多少年都不会衰变,对人类的影响可能不是在短时间内显现,而会长期作用,因此,相关部门须警惕食物链对人的影响。据《东方早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