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胜
通知加班
□李英梅
周六一早接到主任的电话,让我过去加班。到了单位,主任发牢骚说:“小马又耍滑头呢,怎么也联系不上!”我说:“您不是规定他们周末不许关机吗?”主任气哼哼地说:“他开着机呢,可这小子猜到单位的人打电话肯定是通知加班,他干脆装傻,打死也不接!”
最后主任撂下一句话:“李子,你想办法通知小马吧,要不这些活儿全是你的!”我一听傻眼了,这哪行啊,桌子上有一堆小山似的资料呢,我一个人还不得干到晚上!想了想,我眼珠一转给小马发了条短信:老弟,都快过了一年了,你借我的钱总该还了吧!
不到半分钟,小马的电话就主动打过来了,他气急败坏地说:“李姐,你发什么神经啊,我啥时借你钱了?”我忍着笑说:“你没借我钱,可是主任让我通知你马上来单位加班!”
★瞠目结舌
先进材料
□张承永
前段时间,我在家休病假。同事小刘给我打电话:“张哥,局长申报全省先进个人,让我写个先进材料,我拿不准,您得帮帮我!”这也难怪,以前这类材料都是我写,突然让他写这个,有点勉为其难。于是我“如此这般”对小刘进行了一番指导。
三天后,小刘又打电话:“张哥,局长把我训了一顿,说材料不行!我都是按您说的写的,局长就是不满意。这次局长对这个材料特别重视,听说关系到他的前途问题呢!”我不由一惊,看来这个材料非同小可。“别着急,我再琢磨琢磨!”我安慰小刘。
第二天,我正想打电话给小刘,想和他当面商量一下,他却先来电话了:“张哥,我想到办法了,您安心休养吧!”说完,他挂了电话,估计是急着写材料去了。
之后,小刘没再打电话,估计材料顺利通过了。昨天,我销了病假回单位上班,第一件事就问小刘:“局长的先进材料弄好了?”“好了,局长很满意呢!”“你怎么写的?让我学习学习!”小刘不好意思地把材料递给了我。
“这些话怎么这么眼熟,你从哪里找的?”我边看边问小刘。“哦,是这样的,那天我翻箱倒柜找材料,无意中找到了这个。”说完,他又递给我一个材料。我一看,差点没晕过去,这竟是五年前一位老干部去世时,我写的追悼词……
★南辕北辙
警示无效
□董春华
老公是单位的后勤处副处长,平时应酬很多,经常喝醉。为此,我经常劝诫他,可他总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根本不把我的话当回事。
我们住在老公的单位宿舍。前天晚上,老公又出去喝酒,10点多还没回家,打电话也关机了。我不放心,就想出去看看,可刚一下楼,就看到楼前围了不少人。原来,是2单元的李处长喝醉了酒,上楼时不小心踩空,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摔得不轻,刚被送去医院。
半小时过去了,老公才醉醺醺地回来。一回到家,我急忙把李处长喝醉酒摔伤的事告诉他,想给他个警示。老公一听,果然神色紧张起来,穿上衣服就要出门。“你干吗去?”我急忙问他。“我到2单元看看!”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看来警示有效,我不禁暗自得意。一会,老公一脸严肃地回来了,看来这事对他触动不小。“怎么样?以后还敢再喝醉吗?”我趁热打铁。“什么啊,这跟喝酒有什么关系,我刚才到2单元看了一下,原来是楼道的灯坏了,李处长摸黑上楼,才摔下来的。我已经安排电工小刘明天来修了,这楼道没灯真是太危险了……”
★弄巧成拙
哥哥和妹妹
□张振宇
翠翠比我小5岁,认识她以后我拿她当妹妹看,她也拿我当哥哥喊。时间久了,我们的关系由当初的兄妹上升到今天的恋人,但因之前的“基础”不容易改变,所以在一些场合还是改不了口,她依然叫我哥哥、我则习惯叫她妹妹。
前几天,公司一同事结婚,我带着翠翠参加。刚落座,别的同事就开始问:“张哥,带个美女也不介绍介绍?”我正要介绍,翠翠抢了先说:“他是我哥哥,我是他妹妹翠翠!”简单介绍完毕,大家对翠翠也就放松了“警惕”,而一直单身的闻飞,却显得有点异样,总想找机会给翠翠倒水倒饮料。
第二天上班,闻飞找到我,先递烟、又赔笑,说:“张哥,昨天你那个妹妹真漂亮!”“那是当然,你没看是谁的妹妹!”我得意地说。“当然只有我张帅哥才有这样漂亮的妹妹!”闻飞说,然后又问:“你那个妹妹有男朋友没有?”“你说呢?”我还沉浸在得意之中。“如果没有,那看兄弟我咋样?要不张哥给撮合撮合!”闻飞嬉笑着说。我……
★童心灿烂
一加一等于几
□许小燕
这天晚上吃过饭后,我就开始忙着做家务,正在手持拖把拖地板时,活泼好动的儿子时不时地在我的面前跑过来又跑过去,不仅影响我干活,我还担心他这样冒冒失失的出事。我不止一次提醒他:“地滑,小心摔倒。”
我的话刚说完,他就“啪哒”一下滑倒在地,来了个四仰八叉的“屁股墩”不说,后脑勺“咚”的一声也磕在了旁边的坐椅上。儿子自救心也挺强,只见他一个咸鱼大翻身,“腾”地爬站起来,乖乖地捂着后脑勺,一脸欲哭无泪的样子,终于安静了下来。
我既心疼又气愤,慌忙丢掉拖把,急问:“你磕着了没有呀,磕疼了没有呀?”儿子没有回答,接着“哇”的一声哭起来了,边哭边说:“妈妈,你赶快问我一加一等于几呀?”这个时候,我哪儿还有心情给他出什么算术题?赶紧挪开他的手,看了看他的后脑勺,当然也看不出什么来。儿子再次催促:“妈妈,快一点吧,问我一加一等于几?”我只好装模作样地问他:“一加一等于几?”
儿子继续流眼泪,一边哭,一边回答:“妈妈,我的脑子是不是磕傻了?我怎么想的是‘一加一等于三’呀!”
★世态万象
别再叫我科长
□李小彦
邻居老王在单位干了多年科长,每次见面我都亲切地称他王科长。
去年年底,老王办理了退休手续,从此以后他经常带着孙子在楼下玩。老王尽管已经退休,我觉得还应该继续尊重他。于是每次见面,我还是一口一个王科长叫着他。
通过几次见面我觉察到,老王并不喜欢我再叫他王科长。有一天,老王终于沉默不住了,便对我说:“我说小李呀,以后你别再一口一个王科长叫我了,难道你不知道我已经不是科长了?”
我想老王这是跟我谦虚,便微笑着说:“我知道你已退休,但在我眼中你永远都是王科长。”“我怎会永远都是王科长呢?”老王抬高嗓门说,“也许你还不知道,其实我退休时是按副处级待遇办理的手续。”
★恍然大悟
寻美启事
□王留强
周六我和阿勇在街上闲逛,一个卖报的小伙子走过来,抽出一张递给我:“先生,来看一看,美女丢了,谁捡到给谁50万。”我接过报纸一看,上面有一则寻人启事,占了很大的位置。内容大致是,某女,20岁,貌美,近期走失,望见到者速与某某联系,酬金50万,并且还留有联系人手机号码。我买了一份报纸,和阿勇细心地看了两遍,我说:“这一定是哪个大款的女儿丢失了,要不怎么会下这样大的本钱寻找。”阿勇说:“从现在起咱们留心点,如果找到她,能发笔大财呢!”
第二天,我从报纸上又看到了这则寻人启事,还是刊登在昨天的位置。我想这么大的姑娘丢了,这家人一定很着急。后面几天,我注意了一下,这则启事连续刊登了五天。第六天,我翻开报纸一看,这个位置换成了另外一则招聘启事:某公司急需以下人员:女性,貌美,有气质,年薪50万,有意者请与某某联系,后边是联系电话。
这时,我突然发现,这个联系人电话号码特别眼熟,我拿出前几天的报纸一对照,竟然和原来寻人启事上的一模一样。我想这很可能是报纸在刊登时没注意校对搞错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更正过来,说不定要误大事的。我按照报纸上的编辑部电话打过去,一位女士听了我反映的情况后,笑了笑说:“先生,谢谢你对这则广告的特别关注,这说明我们报社与这家公司联合策划的系列广告成功了。”我说:“您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女士说:“这寻美启事也就是招聘启事。”
★两性战争
“空袭”笨老公
□张本科
我的生日快到了,我暗示老公说:“一个重要的日子就要到来,到时候咱们庆祝一下。”老公正盯着电视看新闻,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我生日那天,我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等老公下班后送我玫瑰和蛋糕。谁知,快下班的时候,他竟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刚接到领导通知,要到广州出差三天,并且马上就出发。
我失望极了,一个人在家里生闷气。突然,我听到电视里说,英法美已经开始空袭利比亚。我顿时来了灵感,决定“空袭”笨老公。于是,我编了多条短信,埋怨他心里只有工作没有我,责怪他连我的生日都不记得,声讨他结婚后便不再送我玫瑰花……
刚开始,老公还回短信辩解。多轮“空袭”之后,他终于招架不住了,向我求饶:“老婆,我现在正式宣布‘停火’,你也停止‘空袭’吧!”
我不答应:“我对你宣布‘停火’的诚意表示怀疑!”
老公赶忙承诺:“老婆,以前都怪我大意。从今之后,我一定会记得你的生日、结婚纪念日以及所有值得纪念的日子。”看到这样的短信,我破涕为笑。
老公回来后,我问他为何突然变聪明了。他说:“你的火力太猛了,我要是不答应你的要求,你还不像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那样,一轮又一轮的空袭,把我炸个底朝天。”
★啼笑皆非
都想赚一把
□徐如涛
由于忙于工作,前几天抢盐风波发生时,我竟然一点儿也不知情。等晚上得到消息急匆匆赶到超市一看,食盐早已售罄。我虽然压根儿不信“盐荒”之说,但看着家里空空如也的盐罐,还是为第二天的生活发起了愁。
早上来到单位,大家正在谈论抢盐的事。得知我家里已经断盐时,刘姐小声说:“昨天我在超市看见小姜一个人抢了两箱食盐,你先跟他借一袋吧!”小姜头脑活络,精于算计。当我说明意思后,小姜摇摇头说:“实在对不起,我抢来的食盐回去后全让邻居们分了,自己家里只剩下一袋了!”没办法,我只好转身离开,最后还是好心的刘姐匀给我半袋盐。
两天后,超市食盐实行限价限量供应,大家抢购的热情骤减,所谓盐荒的谣言也不攻自破,生活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我到超市买了两袋盐,准备将其中一袋还给刘姐,这时,就见小姜从外面进来,手里拎着十几袋盐,进办公室后挨个推销。我问:“你家食盐不是都分给邻居了吗?”小姜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是给他们了,可……我是高价卖给他们的,现在食盐正常供应了,他们嫌贵,又把盐给我退回来了!”
★童言无忌
没算错
□董春兰
我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去年新学期开学时,校长安排我去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
新学期开始后,我教起数学来非常轻松。因为那两个班的新生个个都上过幼儿园,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扎实,有的甚至达到了二三年级的水准。
新学期快要过半时,我教的一个数学班又来了一位插班生。这位插班生的父母在城里贩菜,他们几次找过校长才把儿子落实到我们学校读书。
这位插班生叫刘准,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基本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因此当刘准插到我们班后,尽管我经常给他开小灶,他的学习成绩仍然跟不上。
这天,我正在教十位数的加减法。当我点名让刘准计算10减9等于几时,他竟然掰着手指算了半天没有结果。我启发他说:“想必你经常跟你妈卖菜,假如你妈贩来10斤蔬菜,每次卖掉1斤,等卖出9次后还剩多少斤?”刘准开口答道:“这个我知道,还剩2斤8两。”我皱着眉头说:“你又算错了,哪能剩那么多?”岂料,刘准很坚决地说:“我没算错,我妈卖菜每斤都会少给二两!”
★歪打正着
被迫戒网瘾
□李福中
星期天中午,我在楼前跟住在五楼的邻居赵民发牢骚:“我家跟四楼的王天家合用一个网号。虽然省几百块钱,可很不方便呀!王天每天晚上10点左右必关路由器电源,有时我玩游戏正在兴头上,网突然断了,这个扫兴呀!”
赵民睁大眼睛不解地问:“这是为啥呀?”
我继续牢骚:“是呀,一开始,我也不知为啥,便给王天打个电话,他说,长时间不断网,路由器热了,不让它凉快凉快爱坏。我跟他商量,那也得等到早晨上班前关电源,让它上午休息。他听了同意改时间了,可晚上却依然如故。下半年,我说啥也自己用一个网号了,那样谁也管不着,晚上想上多久就上多久。”
谁知,赵民听我一说,眼睛一亮:“老李,如果王天真像你说的那样,你不跟他家合用,我跟他家合用。”这下倒轮到我吃惊了:“为什么呀?”
赵民解释道:“我网瘾很大,每天玩游戏熬到深夜,明知熬夜对身体不好,可控制不住自己。我希望有人帮我控制一下,把网瘾给戒了。”
★立此存照
戒掉依赖
□王宏军
最近,两同事开展戒烟竞赛,期限为一个月,彩头是若发现其间谁有吸烟行为,谁就请全科吃饭。反正我是戒不掉,最大的原因是抑制能力不强,为了躲避被戕害对象的打击,最好开脱的理由就是熏肉放得时间长。依我看来,他们的成功率是极低的,可谓前途堪忧。香烟对于烟民的诱惑犹如毒品对于吸毒者一样难以摆脱。
为了使他俩原形毕露,我们主要采取内紧外松的麻痹战术,当着他们的面,我们照样谈笑风生,作若无其事状,但大力发展地下组织,与外单位一游说专家取得联系,让他以烟民身份,找一事由,分别潜入他们宿舍,劝他们进烟破戒,一旦得逞,一个骚扰电话就是暗号,我们鱼贯而入,抓个现行。
按照计划,一个很顺利就被拿下,另一个却遇到阻力,我们又换了多人试探,穷尽手段,仍不能突破。后来,他也真戒掉了。
想要健康,就要把烟戒掉。但戒烟难,难如忘掉初恋,我们戒的不是烟,戒的是依赖。
抑制能力受意志力的支配,对于一件事的做与不做,对一个人的忘与不忘能做到收放自如者应该是极少的,这似乎与人的社会性和事物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正是各种情感的相互纠葛,才构成一个五彩斑斓和错落有致的社会。
对和错只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规范。就像法律,同一行为的结果,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必定存在巨大的差异。
但总有一些共识是不受时空限制的。那就是该淡忘的最好不要念念不忘,生活在不应有、不健康的阴影中是痛苦的,也是不明智的;该舍弃的最好不要再保留、再依赖,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优柔寡断是一种懦弱,更是一种谬错。
本版插图 唐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