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8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业俱乐部新老总名叫郎效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神马资深球迷、EMBA、海归人士都是浮云
建业俱乐部新老总名叫郎效农
他曾当过足协联赛部主任,刚从中超总经理位置上卸任
年过60依然未娶,把中国足球当“媳妇”
“中超之父”迎接新挑战 已着手往郑州搬家

他曾当过足协联赛部主任,刚从中超总经理位置上卸任

年过60依然未娶,把中国足球当“媳妇”

“中超之父”迎接新挑战 已着手往郑州搬家

长达4年真空后,建业终于有了总经理

2007年上半年,时任总经理的荣平离开俱乐部,自那以后,俱乐部的总经理就一直处于空缺的状态。后来当时的俱乐部董事长张宇因为成绩不佳下课,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亲自担任俱乐部董事长,当时胡葆森就向媒体表态,将在全球范围内海选总经理。

要同时符合既懂足球又懂经营两项条件的人才确实少之又少,俱乐部多年来也就在一直在没有总经理的情况下运转,杨楠则以副董事长的名义一直担任俱乐部的实际负责人。去年在宣布唐尧东下课的同时,选拔总经理的事宜也被俱乐部旧事重提,而精力更多转向建业足球运动管理基金的杨楠也在多个场合表示正在寻找一名合适的总经理来具体负责打理俱乐部。

能力人品口碑俱佳,郎效农“后来居上”

3月初,俱乐部曾经给媒体发来短信,称海选总经理的事情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将从一位资深球迷协会会长、一位EMBA和一位海归人士中最终确定人选,而且当时已经到了“近期就将召开见面会”的程度。现在看来,无论是资深球迷协会会长,还是管理硕士或者海归派,虽然各有优势,但还都达不到俱乐部对总经理的要求。

而最终由大名鼎鼎的郎效农来填补俱乐部总经理的这一空缺,还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曾官至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的郎效农,当年一手设计了中超的框架,被誉为“中超之父”,是一位竞赛管理专家。年过60依然未娶,同事曾在背后笑他:“老郎的媳妇就是中国足球。”因为生性耿直,敢于仗义执言,尽管资历很深,但在足协内部却不受领导“待见”,因而升迁之路并不平坦,就连曾经的下属杨一民后来也升任足协副主席,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但在媒体眼中,郎效农却是中国足协官员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尤其是反黑风暴以来,当年郎效农因为反对谢亚龙的“南北分区”拍案而起的故事,被反复提及。也正因为对联赛的了解,郎效农在退休后还被经过剧烈震荡的中国足协返聘回中超公司出任总经理。

多年的联赛管理经验,熟知足球规律,而且人品口碑上佳,这让建业俱乐部早早就心仪郎效农,这也是在原定人选“几乎出炉”的情况下,最终又突生变化的原因所在。

诚意成就“权力最大中超老总”

前几天中超公司老总换届,郎效农卸任,这也给了早已对他青睐有加的建业俱乐部很好的机会。不仅是曾经和郎本人打过多年交道杨楠力邀,就连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也亲赴北京同郎效农面谈,足见求贤若渴的心情。

据了解,建业方面目前并没有给郎效农设立诸如成绩、经营等方面的指标,并且承诺他将成为“权力最大的中超老总”,这对于许多中超俱乐部总经理来讲可谓是“想都不敢想”的优惠条件,而郎效农本人也没有就待遇问题和俱乐部讨价还价。这让这次合作看上去非常完美,双方都是在为“建立一个规范、优秀的俱乐部”的理想而努力。

在合作意向达成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至今仍是“一个人生活”的郎效农并没有太多羁绊,目前已经着手往郑州搬家,在安顿下来后,俱乐部将在明天上午召开发布会,正式向外界推出这位“新郎”。

转型即挑战

前裁判、前球员、前记者,国内职业俱乐部总经理的身份纷繁复杂,现在又出现了一位“前足协官员”——郎效农,这位“中超之父”现在要委身于一个自己昔日管理下的俱乐部担任总经理,与其说是一次极富戏剧性的转型,不如说是年过六旬的老郎应对的一次巨大挑战。

尽管郎效农的名字如雷贯耳,但对于很多河南球迷来讲,更直观的印象还是10多年的那句义正词严的“假球需要证据”。1998年,认为建业遭遇了“烟草联盟”的暗算愤而上北京讨说法的河南球迷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我至今还记得他黑着脸说话的样子。”昨天一位河南球迷在论坛里发帖说。

其实不只是球迷,即便是在媒体得到也是更多的赞誉,依然有很多记者说“老郎不好接触,说话很冲”。“他就那样,别往心里去。”这种时候往往有和他更熟的记者来安慰同行。这其实不奇怪,当年的职业化改革顿时让足球成了市场和媒体的宠儿,那个时期的足协官员理所当然地“官气十足”。

郎效农在足协为官多年,见惯了也习惯了俱乐部、媒体的笑脸相迎,即便是有过一年中超公司总经理的经历,但这个官办色彩浓厚的公司和真正的基层俱乐部也不可同日而语。

他马上即将感到的变化是轻易可以想象的:往日至少得对自己客客气气的人现在成了自己的老板,往日要经常去自己办公室“汇报工作”的人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相比在中国足协,地方俱乐部和地方媒体需要有更亲密的合作关系,这至少要在言语态度上温和许多,和球迷的近距离接触也会更多,还有“官架子”肯定会受到抵触,而这些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在打造自己“理想中的俱乐部”的过程中,还都要无时无刻不忘“放低姿态”。

从一名官员到一名俱乐部老总的转型,期间的落差显而易见,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也许更难以想象。但无论怎样,一个60多岁的老人能选择这么大的挑战,这本身就值得尊重。郭韬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