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0版:郑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位消防队员
辛苦你了
累坏了吧
找准突破口,引领骨科“小兄弟”成佼佼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找准突破口,引领骨科“小兄弟”成佼佼者
——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领衔专家,骨科主任蒋振营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领衔专家蒋振营带领的骨科,是于2005年从大外科骨科专业到创立专业化较强的骨科病区,论“年龄”恐怕是省内骨科的“小兄弟”,但若论起技术和实力,却是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

以急诊创伤骨科的救治为龙头,开展关节和脊椎外科诊疗,以及骨肿瘤的治疗,各项技术已经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关节镜等微创技术的引进,也已经在紧张筹划中,谈起科室的发展,蒋振营充满信心。

“我们有能力进一步拓宽救治范围,减少病人痛苦,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也有能力为科室在省内骨科前沿谋得一席之地!” 晚报记者 邢进 通讯员 秦川 赵庆

优势项目托举骨科“后起之秀”

2002年10月,蒋振营来到郑州一院工作。

2005年10月,郑州一院成立了独立的骨专科,搞骨科出身的蒋振营被任命为科主任。

从那时起到现在,找准了发展思路的郑州一院骨科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5年多的时间里,骨科从创立之初的30多张床位、20多个病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两个病区、60张床位,病床常年供不应求。

“作为起步较晚的骨科,要想在省内骨科中站稳脚跟,就要找准突破口,发展自己的特色优势项目。”

蒋振营说,围绕这一目标,该科以传统优势项目骨创伤为“龙头”,在抓好骨折、骨损伤、韧带肌腱损伤等疾病的前提下,积极向关节置换、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进行拓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成绩斐然。

如今,该科设有创伤骨科、颈肩腰腿痛及骨病专业,开设有床位60张,拥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4名,中级职称5人,硕士研究生6人,组建起了自己的专业梯队。

并配备有电动骨科牵引床、下肢功能锻炼仪、骨科治疗仪、床边X射线机、进口C型臂等。

“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特色。”蒋振营说,创伤骨科擅长治疗骨盆及四肢各种骨折及创伤,对四肢关节内损伤修复有独到之处,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颈肩腰腿痛专业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颈肩综合症、肩周炎、腰背筋膜综合症、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等。

脊柱专业主要治疗脊柱骨折及脱位、脊髓损伤、脊柱结核及肿瘤、椎体滑脱症等,脊柱前后路矫形及固定技术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为94岁高龄老人完美置换髋关节

这样一个病例,能够证明郑州一院骨科实力——为94岁高龄的老人成功实施髋关节置换术。

为如此高龄的老人进行关节置换,在省内还没有先例。

这位94岁的老人是去年11月份来郑州一院骨科求治的,老人家住尉氏县,因为腿脚不灵便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老年性髋部骨折。

对于髋部骨折,有两种办法可以治疗。

一种是传统疗法,采用复位固定,待骨折愈合后,方可下床活动。这种办法较为保守,避免了手术中的意外,但缺点是需要长期卧床,老人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血栓、褥疮等并发症。

另一种则是人工关节置换,需要麻醉和手术治疗,考虑到老人已经94岁高龄,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关节置换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术后几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蒋振营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老人由于害怕,不愿意做手术治疗,但是老人的孙子和孙女却倾向于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经过权衡,蒋振营本人也认为有把握顺利完成这个手术,他和老人的孙子孙女做了大量的劝说工作,终于说服老人同意手术治疗。

在周密准备下,蒋振营和团队成员成功为老人手术,术后对老人进行了精心护理和严密监控,任何意外都没有发生,老人术后第5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两周后痊愈出院,整个过程堪称完美无缺。

前沿技术引领科室发展

“骨科要发展,技术是关键。技术要提高,人才少不了。”

为了提高技术力量,医院一方面大力引进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引进骨科专业副主任医师4名,“三顾茅庐”请来著名骨科专家来医院任骨科名誉主任,确保这些名家能够带领骨科大夫每周进行一次大查房,亲自参与疑难杂症会诊,拟定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另一方面选送医护人员到全国骨科院校、知名骨科医院进修学习,积极把新技术、新业务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譬如,以往腰椎骨折并不全瘫患者,一般都主张平卧观察制动用药待水肿期过后再进行手术,而随着治疗观念的转变,该科可在损伤早期(24小时甚至8小时以内),也就是组织水肿形成高峰前开展手术,避免了脊髓的继发损伤,为脊髓损伤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更有利于病人的预后和各项功能恢复。

按照蒋振营的要求,所有出去进修的医护人员,都要将所进修医院的特长、优点以及自己进修后的收获形成文字,与科室人员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好的医疗理念。

出外参加各类学术的医疗人员,也都要将学科新的动向向科室人员进行全方位传达,好让大家都跟着与时俱进。每周科内组织学习讨论,医护人员要将本周所看医学杂志中有利于科室发展的内容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

这股互学互助新风推动了郑州一院骨科攀登技术高峰,以蓬勃之势在大发展的快车道上一往无前。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