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都安部分农村小学
一天两顿黄豆蒸饭
一吃就是几年
国家发放的“生活补助款”
都被家长补贴家用了
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部分农村寄宿制小学,小学生自带大米、黄豆到学校蒸饭吃,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黄豆蒸饭,一吃就是几年。由于营养跟不上,小学生普遍个头矮小,有些学生在晨跑时还会晕倒。根据我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可获得生活补助,然而由于贫困,相当多的家庭领到补助款只是补贴家用,“补助款”成了“扶贫款”,学生的伙食并没有得到改善。
小学生正在操场上吃晚饭。
专家建议
贫困决定着家长的选择
根据我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可获得生活补助,在都安,小学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按每学期在校时间125天计算,每生每学期可有375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蒙文武说,这笔钱一般在每学期末发到学校,根据规定学校要以现金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上,学生交给父母处理。
记者了解到,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出台《广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以发放现金或转入学生银行储蓄卡(存折)的形式,及时将生活费发放到学生手中”。
家长拿了钱,自然不会将其全部用到学生吃饭上,这在当地人尽皆知。“肯定不可能都用于学生吃饭。”蒙文武及老师们很肯定地说。都安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广西最后一个实现“两基”的县,三只羊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元,贫困决定着家长的选择。“我每周给儿子10元钱,周末他回家才可以吃一点肉。300多元钱,大概只能用200多元到儿子吃饭上。”在龙英村沙沟屯,毛南族村民覃志芳说。在他家隔壁,60多岁的老人袁秀央带着留守孙子覃宝生活,每周给覃宝的生活费更少。
补助方式亟待改变
财政的不足,直接导致困境的持续。都安县教育局局长梁仁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都安有247所小学未建学生食堂,只有简易伙房,建247座标准食堂耗资超1亿元。这些都是当地财政难以承受的。
补助款发放方式上的争议,体现着管理的不畅,营养餐项目结束后,寄宿生生活补助款作用凸显,现金交由家长处理的弊端,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早已看在眼里,却也无能为力。据称,广西教育部门曾向财政部门提出要求,欲把这一补助发到学校处理,不要一次性给学生现金,遭到了财政部门的拒绝。
其中,监管失控是一个担心。2009年,都安县民族实验中学以餐票抵顶生活补助费,出现“强制学生消费”的问题,遭到取缔。专家认为,尽管财政不足、财经纪律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尚存,但小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不能因噎废食。改善学生营养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未来,是具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
参与数据分析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何武曾去过5次三只羊小学,他说,那里的高年级孩子看起来跟北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一样,令人痛心,不能再天天吃黄豆蒸饭了。
让那么多那么小的在校学生吃好,不仅靠财力物力保障,也靠管理,切实提高“一补”实效。对此,有关人士说:“国家已经出了钱,而且标准在提高,希望能在制度上有所突破,让这些孩子正常吃上饭。”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