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响 】
干部压力大了,工作效能提高了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段长海:写了日志才知道无效劳动占用不少时间
段长海的笔记本上,每天的工作都记录得很详细。
“有效果。通过记录工作日志,可以回顾、总结工作中的不足,还可以促进本人的工作效率和责任心的提升。”段长海说,翻一翻日志,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中,有一些是无效劳动。
“以前每天开会、应酬,会占据我一天工作的2至3个小时时间。现在看看日志,可以把这部分工作剔出来,以后无效劳动就不再占用我的时间。”
县纪委常委董玉国:要求两个月完成的工作一周就“搞定”
董玉国的工作日志也是从3月8日开始记录的。
“说实话,原来我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安排干啥我干啥。”董玉国说,现在有事就抓紧时间做,没事就去领导那儿问问有没有具体工作来做。他说,一天没有一个事儿,自己心里都过意不去。
“每天看看自己的工作日志,心里有压力。”董玉国说,大家的办事效率有明显改变。比如有个案件涉及科级干部,按照要求要在两个月内办成,现在一个星期就办完了。如果没有工作日志的约束、激励机制,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感觉,日志的形式比较好,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自我感觉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工作质量也有提高。”
白沙镇党委书记朱麦囤:哪天不记日志就感觉自己“没材料”
白沙镇是中牟县选取的试点中唯一一个乡镇,也是和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单位之一,每天都有很多具体的工作。写工作日志,镇党委书记朱麦囤最深的体会是,这种形式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有助于落实工作效果。
“举个例子,镇里有重大的招商项目,需要和村民商量‘迁坟’。不过有些村民不好说话,我们按照县政府规定的最高标准补偿他们,他们也不愿意迁坟。”朱麦囤说,在每天的工作日志上,这个难题出现的次数很多,成了3月份镇干部抓在手上、记在心上的一件大事。他说,看到工作日志里记录的这项具体工作进展缓慢,大家会感觉自己“没材料”。
“当协议达成,迁坟户拿到钱,按照他们的习俗去看了新坟的地方,才觉得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