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2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捧着一颗心来
一株开在城市的桃花
整蛊是种技术活
名声不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捧着一颗心来

□宋瑞祥

萧士栋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大力倡导并躬行“教学法下乡”。他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身体力行,孜孜以求,其修身治学的品格堪称学界的典范,其基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事业在士栋先生的心中重如千钧,他至死也放心不下。1989年4月27日下午4时,士栋先生相濡以沫的老朋友曾祥芹先生匆匆赶到医院看他。曾先生走进病房,只见病榻上的老友骨瘦如柴,但精神矍铄;气喘吁吁,却心事重重,眼看他已到弥留之际。士栋先生的右手拉着祥芹先生的左手,久久不肯放开,用嘶哑的声音,从下午4时艰难地说到6时,断断续续地嘱托着,并要祥芹先生一一记录下来。士栋先生谆谆嘱咐的是,中南五省通用教材《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出版要抓紧,清代女诗人高梅阁的《形短集》催促快出版,《文体阅读法》一书要加快撰写,一定要完成“阅读学丛书”的巨大工程,“教学法下乡”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应当领个头。他嘱托的14件事件件是教育上的公事和挚友的家事,竟没一件自家的私事。二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含着两眼热泪的祥芹先生赶忙用双手紧紧握住萧兄干枯的手发誓道:“士栋啊,您放心吧!您嘱托的14件事,我保证不打折扣,不遗余力,全部做到!”两人依依惜别4个小时后,即1989年4月27日22时10分,一位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伟大心脏停止了跳动。

光阴荏苒。萧公一别已有20余年。但重温他的著述和书信,一位戴着眼镜,气清如兰,质朴、忠厚的学者风范历历如在目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那高尚的情操和纯洁的心迹,依然深深印在祖国的土地上。

臧克家先生曾赋诗道:“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如今,一百多万字的《萧士栋文集》和《捧着一颗心来——忆萧士栋先生》得以出版,正是从长空坠地的隆隆“金石声”,响彻在人世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