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上一版3
民间绝技献艺拜祖大典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民间绝技献艺拜祖大典
4月4日至6日,绿城广场天天上演
在这里可以看到50余种手工艺展示
“料器”艺术品制作,一只“猴子”在火苗中诞生。
小蚂蚁皮影艺术团为市民表演皮影。
吹糖人吸引了很多人,特别是孩子的目光。

4月4日至6日,绿城广场天天上演

在这里可以看到50余种手工艺展示

昨日上午10时,绿城广场热闹非凡,为期3天的中原民间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大幕。

晚报记者 孙娟 裴蕾/文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 晚报记者 马健/图

演出时间表

4月5日上午

上演民间流传颇广的河南坠子、豫东琴书、大调曲独特艺术曲目。

亮点:这些表演艺人完全来自民间,没有商业表演团队,有些艺人在表演领域内很知名。

4月5日下午和晚上

各安排一场河南名家《梨园春》擂主演唱会。

亮点:这些表演的擂主都是广受群众欢迎的表演者。

4月6日

登封闹歌、民间故事等独特的民间队伍展演。

亮点:登封闹歌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平时难得一见,曾多次被邀请参加省内外演出。

4月4日至6日全天

近百名民间手工艺艺人,展示来自民间的50余种手工艺。

亮点:既有像剪纸、糖人、香包、面人、泥猴等广受老百姓喜欢的民间技艺,也有丝绢烙画、泥咕咕、蛋雕、影雕、毛线堆绣、金属浮雕等平时难得一见的技艺。

“料器”绝活

被誉为“火中的雕塑”,有600多年历史

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昂首挺胸的大公鸡、憨态可掬的熊猫、温婉可人的白天鹅,仿佛在向人们打招呼……别看这些精致的小工艺品不太起眼,其制作难度却相当大,这就是快要失传的北京料器,它们的作者叫汪文政,是北京料器汪氏家族第三代传人。

3日下午,汪文政才从北京风尘仆仆地赶到郑州。

“我是受邀专程来参加这次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文化展演活动的。”汪文政昨日现身在展演现场。

这些料器咋做成的?据汪文政介绍,料器古称“琉璃”,是在中国传统琉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北京料器作为京城八大工艺之一,被誉为“火中的雕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学会“料器”手艺,至少得几十年工夫

汪文政说,料器是将硅酸盐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等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拔成各种规格的料棍,艺人用各色料棍在灯火上烧烤,待软化后迅速捏塑,使用简单的小工具时而拉,时而粘,有时用剪子铰,有时用镊子拽,塑造出形态各异的作品,有点像捏糖人儿。和琉璃比较,料器没有底胎,是艺人在火中一次加工完成的即兴之作。

“难就难在一次成形上。”汪文政说,他爷爷就是做料器的,然后传给了他的父亲,最后再传到他手上。开始学做时,必须一样一样地学,等到全部学会,至少得几十年的工夫。做之前,脑海里得先出现要做的东西的形态,然后再在火上一次成形,整个过程必须在火里完成,一旦颜色混乱,就作废了,或者出现气泡就会炸掉,因此制作时需要精益求精。

做成的工艺品被市民选购一空

“料器这门手艺就快要失传了,好的徒弟很难找,学起来又难,想要学好,总要十多年时间。因为料器做起来没有模具,完全靠想象,而且还有时间限制。一件作品要求必需一次性就做好,而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光是学做一个小动物就需要学习两个多月的时间。”

汪文政昨日还现场做了几个小的生肖动物给郑州市民演示。

展演现场,这些料器工艺品非常受欢迎,不一会儿的时间桌上摆放的一些小动物就被选购一空。

“这种料器在郑州非常少见,一般只有到北京才能够买到。”买到料器的一些懂行的市民如获至宝一般,都显得非常高兴。

微缩农具

巧手匠人手工精制

古时农耕运输用的独轮小车、架子车精致可爱,农民最常见的大型生活物什磨子和碾子不仅形态逼真,而且还能拉能推,如同实物一样;还有古时的马拉轿子、马拉篷车栩栩如生……昨日在民俗文化展演中,这一件件农具模型和传统物件制作精细,形态逼真,按比缩小,让很多市民爱不释手,而且特别受到小朋友的喜爱。

40岁出头的王建斌,正忙活着给市民介绍每一件“微缩农具”。

这些微缩农具工艺品,传承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民俗特色,作品的结构和实物完全一致,主要是采用椿树、小花梨、杉木、樟树等树种,经过几十道工序,完全手工工艺,按照实物比例缩小数十倍制作成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