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2版: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就是郑州都市区的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就是郑州都市区的建设

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就是郑州都市区的建设

(世界和平联合总会现代农业暨物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物流协会常务理事、驻郑州市代表,世农泰运集团总裁)

把郑州国际(台湾)物流园建成全国首座国际标准农产品交易中心

我们对于郑州国际(台湾)物流园的建设目标是,为世界的中国打造全国首座国际标准农产品交易中心。

之所以这样定位,简单地说就是先认清中国的世界之最与河南的中国之最。

中国的世界之最方面,如,世界最多的人口,蔬菜年产5.5亿吨、人均消费423公斤,均居世界第一等。

河南的中国之最方面,如河南是中国第一产粮大省,1/4“强麦”生产于此,为中国国家级粮仓所在地,郑州商品交易所为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是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还是全球第五大粮食期货交易中心。河南省人口与农民工劳动力为全国第一等。

杨智为说,郑州是古中原与新中国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的枢纽和全国农粮交易与市场分拨转运的中心,郑州市与郑州人必须为世界的中国,找到能起杠杆作用的商品流通的支点,作为建设的原动力。这个支点就是在郑州打造全国首选的国际标准农产品交易中心。

对于占地3000亩的郑州国际(台湾)物流园的基础建设,杨智为说,包括各大类农产品,如蔬菜、水果、渔产、禽类、肉品、活体牲畜(如牛、羊、猪))的批发拍卖电子交易厅;大型与足量的低温冷冻冷藏库及气体调控保鲜流通设施;自动化天车运转与快速进出货物流笼及卡车调度装卸系统;供货商、进出人员、来宾与观摩者的交易厅和活动场所等。

杨智为说,该物流园以中牟县的91.7万公顷耕地、58万农民、15.5万农户、168个专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做强15个品项,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市场占比第一的产业态势,进入国际标准农产品交易中心等。

(LC欧亚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世界华商联合会副理事长、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副会长)

跳开郑州看郑州,走出郑州兴郑州,国内境外誉郑州,天下无处不郑州

我的祖籍在河南。

作为黄帝的乡亲和子民,我感到颇为荣幸,也使我暗自发奋,要在余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争取能为自己的祖籍地做点什么,以告慰先祖,报效故乡。

郑州都市区作为神州中原龙兴之地,古往今来自是不乏世人关注的目光。

我只想以自己几十年从政、经商和境外创业的实践和感悟,为郑州都市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谈点比较另类的拙见,概括起来就是28个字:跳开郑州看郑州,走出郑州兴郑州,国内境外誉郑州,天下无处不郑州。

林澍德解释说,这些观点通俗一些说,一是发展思路不能仅仅局限于郑州本土狭隘地考虑问题,最好能站在河南全省、中国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和广度,以更新的角度、更宽的思路、更高的梯度和更广的领域来看待、谋划郑州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

二是不必仅仅拘泥于郑州本土搞事业、做文章,因为本土毕竟资源有限、空间有限、机会有限,应当让郑州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在本土开花结果的同时,尽可能依托本土更多地走出郑州,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去求发展、搞合作。

三是“走出去”之后,在境内域外充分依靠早先已经“走出去”的老郑州人的作用,发挥郑州企业、郑州组织的勤劳智慧,施展黄帝故里的乡魂民风,使郑州的事业、郑州的品牌、郑州的效益有如中国之温州人、世界之犹太人一样,在国内外时时风生水起,处处光彩照人,屡屡开花结果。

让郑州成为又一个温州,让郑州的品牌美誉和宏伟事业在世界各地受到认可,受到赞誉,受到尊重,受到信赖,进而实现“天下无处不郑州”的至高境界。

(加拿大河南同乡联谊会副会长、玉杉科技公司经理)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黄帝故里所在地郑州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黄帝故里所在地郑州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实际上,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就是郑州,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郑州都市区的建设。

薛宝玉说,我个人是做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属于高新技术,郑州都市区建设要定位在高的起点上,就要借助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来拉动经济。

就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薛宝玉提了几点建议:

一是在市场化运作上进行积极探索。

国外对美国硅谷的研究资料表明,美国硅谷的企业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产业化。

政府很少直接介入,而是通过制定各种适当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完善法律制度来推动硅谷企业的成长。

二是把引入风险投资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三是注重产学研的结合。

四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的整合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是实施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六是发展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七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八是加大本地政府对高新产业的扶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