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4版: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唱得真好,再多演点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唱得真好,再多演点呗”
多种民间曲艺亮相绿城广场
《梨园春》擂主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多种民间曲艺亮相绿城广场

《梨园春》擂主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好,再来一个。”还未走进绿城广场,震天的叫好声便从中传来。千余名观众围在广场舞台前,不停地鼓掌叫好。

昨日,中原民间传统文化展演活动火热进行,豫东琴书、河南梆子、大曲调子、相声、快板等多种民间曲艺亮相绿城广场。

河南民间曲艺名家

唱响戏迷舞台

来自河南欢喜虫笑料团的12位民间曲艺表演家为郑州戏迷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曲艺表演,正宗的唱腔,浓浓的乡音,其间又笑料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吸引了台下数百名戏迷的目光。

河南梆子经典曲目《拉荆笆》、大曲调经典曲目《李豁子离婚》等都是河南戏迷耳熟能详的曲子,再加上滑稽生动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戏瘾,乐得哈哈大笑,掌声不绝于耳。

河南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的弟子董学敏也是表演者之一,他是郑州曲剧团主演之一,国家一级演员。他演唱的是胡希华的经典曲目《李豁子离婚》。“和戏曲不同,曲艺表现在唱腔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是同一篇作品,两个演员演唱,其唱腔也不会完全相同。另外,曲艺的表演形式也更加生动形象。”

书法与曲艺结合,雅俗共赏

在相声表演中,一位身穿黑夹克的看似不起眼的中年人吸引了台下所有观众的目光,赢得了大伙儿的一致称赞。原来他就是最近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名字远播国内外的世界五官书法的创始人曹瑞卿。

曹瑞卿,商丘虞城人,今年44岁,从6岁起就跟着父辈开始练字,因一个残疾朋友的缘故开始练习身体多部位书法,现在他可以运用全身43个部位写大字,并开创了五官书法。“其中最难的就是眼皮夹着笔和耳朵插笔这两项。”曹瑞卿说,“一个是无法看到,只能凭感觉;一个是用身体最柔软的部位眼皮去写,太难了。”在现场,他用嘴、眼、耳、鼻夹着毛笔写出了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题“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河南欢喜虫笑料团团长裴佩说:“我们这种新式曲艺表演是把传统曲艺和时下的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种表演形式,增加了可看性,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和传承。”

《梨园春》擂主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昨日下午,绿城广场举行了《梨园春》擂主演唱会。

“你看那位主持人,她就是2006年的擂主申慧萍,会唱还会主持。我们都是《梨园春》的老戏迷,很多擂主我们都知道。”坐在广场外围的刘大妈说,“现在唱的是《泪洒相思地》,很多唱段都很经典,经常听。”说着,刘大妈还跟着演员的表演哼唱了几句。

林先生站在靠近舞台的地方兴奋地呐喊。“刚才唱的那是《包公辞朝》里的唱段,我最喜欢这出戏了。那个演唱者是去年的擂主,叫彭雪芬。唱得可好了。” 观众或坐或站,有的还蹲在舞台前的台子上,听得如痴如醉。

本次《梨园春》擂主演唱会,有近20位戏曲艺术家参与,参加演出的主要以往年的擂主为主,此外还邀请了很多剧团的青年艺术家。此次演出分为3场,所演出剧目有二十五六个。上午是大调曲、坠子等传统曲目的专场,下午和晚上则是名家名段的演唱。很多艺术家都很积极地参与,剧目更是多种多样,包含了唐派、刘派、崔派等多个流派。

“选的曲目很好啊,我都知道,有的演员我记不住叫啥,但是脸看着都熟悉。”83岁的张大爷带着助听器听戏听得津津有味。

演唱会负责人、本次活动组织者樊朝霞说:“面对观众高涨的热情,艺术家们也是尽量满足需求,能多唱就多唱。我们在演唱会中不仅选择了大家喜欢的各种派别的曲目,还在其中穿插了《恶婆婆》等戏剧小品,让大家看个过瘾,听个过瘾。”

正准备登台的2007年“擂响中国”擂主刘派传人刘传河深吸一口气,笑着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唱得真好,再多演点呗。”李大爷不住地感慨说,“这种名家名段的演出最好看了,认识人也知道腔调,真希望能多办点这种活动。”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