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官员隐私需限制而非“消灭”
“其他支出”丈量
从公开到透明之遥
弑母利刃折射教育空白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其他支出”丈量
从公开到透明之遥

“其他支出”丈量

从公开到透明之遥

尽管中央部门和陕西、广西等地方近期陆续公开了2011年预算,且今年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北京市已经公布公车支出资金,但大多数被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仍隐藏在名为“其他支出”的大类里,其中包括政府人员工资以及行政成本等。(4月11日《济南日报》)

“其他支出”在预算资金总额中占比过高,成为所有二十几个类别中数一数二的大支出,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一些地方政府这样做,一是为了人大审议时好通过,因为人大代表还普遍不善于“看不懂的预算就否决它”;二是为了方便年中财政资金在科目间流转,“其他支出”资金数额越多,花钱的自由度就越大。

“其他支出”数额庞大的预算公开,虽然也叫公开,公众却看不到具体的支出用途,自然也无从进行评议和监督,于是预算公开沦为一种实质意义很小的虚幻公开,公众不能详细看到政府如何花钱,更无法知道这些钱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一些地方政府将所谓“不宜公开”的支出纳入“其他支出”隐藏,仍是那种“政府预算属于机密”心态的遗留。某种意义上,当下的政府预算公开主要意义是在“破冰”,而从现在的预算公开到真正的预算透明,仍然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他支出”为我们丈量出来的,正是政府预算从“公开”到“透明”的遥远距离。

被动的、基于要求的预算公开,缺少了应有的主动和诚意:完成规定的任务是主要目的,让公众知道如何花钱并不在公开目的之列;而真正可称之为透明的预算,其公开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饱含诚意的,目的是要让纳税人看懂政府如何花钱,从而消除对政府乱花钱的焦虑和猜忌,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透明的政府预算,非但不会有意将资金隐藏进“其他支出”,反而害怕公众看不懂预算。就像香港特区政府那样,通过文字、数据配合大量插图、表格、漫画的方式,让财政预算案不仅能够读懂而且尽量读得有趣,纳税人缴纳的每一分钱花在哪里都能找到详细数据。此外,也不是出炉之后再仅仅公布完事,而是在制定过程中就不断向社会咨询互动,通过政府部门的解释说明、媒体的充分报道、专业人士的解读、社会民众的质询,让所有问题都能清晰明了。

如果说在预算公开的“破冰”阶段,民众最大的需求就是公开,哪怕“为公开而公开”亦是莫大进步;那么,当预算公开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要求之后,接下来就得考虑如何规范政府预算公开。说到底,预算公开只是形式上的起步,预算透明才是实质上的追求;唯有当“预算如何公开”拥有一个明确规范,隐藏真相的“其他支出”才会无处可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