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3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监控“失灵”,信息公开不能失语
干部作风是公信力的生命线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监控“失灵”,信息公开不能失语

3月31日19时左右,一女子驾驶一辆轿车在吉林省白山市政府门前撞死一名正过马路的初中生。蹊跷的是,现场监控录像集体“失灵”。(4月12日《北京晨报》)

陶小莫 图

请别怪民众的多疑

从当地官方的回应来看,对于“驾车撞死人”这一事实,当地警方是承认的,但当地警方为何要纠缠于视频这一细节?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有网民称“肇事者”杨晓楠实为顶包,真正的驾车者是一名醉酒男子。这是此案的关键之处,而监控录像恰恰是证明这一细节的最关键证据。于今,监控录像集体“失灵”,而公众又无证据,真相也就成了“浮云”。

莫怪公众的质疑,这实在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当信息被垄断时,当个别权力者又不洁身自好时,不拿出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的证据,公众的疑虑实难消除。显然,公众的习惯性猜想,是一种习惯性不信任。若想抚慰人心、赢得信任,不能单单将公众当做信息的接收器。换言之,公众不仅仅有权利知道真相,更应该被充分给予权利去监督和督促公权更多积极作为、不去消极作为。只有这样,监督的阳光才能照到权力的暗角。钟飞兴

亟须弥补监控失灵带来的公信危机

突然之间发现,原来一直被寄以厚望的摄像头,也不那么可靠。想当初,公众之所以不惜承受隐私漏泄之痛楚,忍受“满城尽是摄像头”之煎熬,可是奔着公共安全而去。当公共安全“皮之不存”时,不知摄像头“毛将焉附”?

个人觉得,监控“失灵”可怕,“通灵”更可怕。“失灵”更多是技术性失误,而“通灵”则掺杂了人为因素,特别是当权力之手进入后,真相被蒙蔽,事实被掩饰。

按照当地警方所说,监控“失灵”事出有因。其中,肇事路口这只电子眼,最近被调向地下商场实行监控;政府对面建行大厦的一只,只监控银行内部;马路东侧一家中国银行的电子眼,当时已关闭,没有能拍到。让人困惑不解的是,既然监控起不到任何效果,那么为什么要让公众忍受“满城尽是摄像头”的隐私困扰呢?如果说这是事出有因的话,那么因在警方。也正是警方之因,让人觉得这三个探头“通灵”,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躲猫猫”,由此直接导致了事实的扑朔迷离。

人们对于监控“通灵”的担心,更多出于对权力之手插入的担心。

网友们质疑肇事者杨晓楠是“官二代”。警方回应,杨晓楠的父亲是白山市财政局办公室的一名工勤人员,母亲是白山市交通局下属运输管理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虽其父母并非网传的“高官”,但在人情社会的背景下,加之他们所在的单位在一个小城市的特殊性,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可以运用的资源、不可以干涉警方办案。虽然很多人看不起“我爸是李刚”案件中的“官二代”,但事实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级别来看人。因此,警方在这一细节上,还需要进一步向公众说明,通过更透明的信息公开来取信于民。

还有网民表示杨晓楠实为顶包,真正的驾车者是一名醉酒男子。消息引用一名目击证人的说法,称“当时车上只有一个女人”。一个人受视野所限,“目见耳闻”也不一定是真实。这位目击证人称,“奔驰车开出30多米后停在路边,又掉头回到现场”,如果实行调包的话,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了。因此,警方还需要走访更多目击证人,还原事实真相。本来调看监控录像可以一目了然,现在监控“失灵”,只能通过更详实的工作去补上。

面对公共事件,人们最担心的就是权力掺入其中。此时,人们怀疑权力之手让监控“通灵”,这不能怨公众,毕竟人为之因是真,监控失灵是实,针对这一局面,要想取信于民,唯有更加透明,舍此别无他法。希望当地警方正视网民疑问,更加“靠实”细节,以此弥补监控“失灵”带来的公信危机。毛建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