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
因为觉得“活着没意思”,想换一种生活方式,25岁的女大学生陈潇在网上开了家店。
店主不卖实物,只卖自己大把“剩余的人生”,而且明码标价:8分钟8元,1小时20元,1天100元。开店1个月,生意不错,已有100多人购买她的时间。她接的活也五花八门:接人、送咖啡、过生日、买火车票、医院陪同输液、给乞丐送饭、代网友品尝小吃。赚得最多的一次,是为一个公益活动到长城收集笑脸,进账2000元。
拍卖时间,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别人,永远不知道明天干什么,不知道这样一份“网络小时工”的工作,会不会让这个年轻人“没意思”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其实,想想终日奔波的你我,何尝不是把“剩余人生”卖给了一台机器、一个老板、一个职业。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是陈潇,人人都在拍卖剩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