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很有钱”
遏制道德滑坡应跳出道德本身
谁才是天价酒事件的“内鬼”?
网民
大会堂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0419tczb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很有钱”

就为了6毛钱的公交车费,他在路边捡了一块砖头,砸向宁波1路公交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的后脑勺当场被砸出两条长约两厘米的口子,鲜血直流。砸人的男子,是一名大一新生。打人的时候,他高喊“打的就是你,我爸有的是钱”。(4月18日《钱江晚报》)

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很有钱”,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社会大环境。常态而言,唯有改变社会大环境,在民众心中进行规则和秩序的重建,才能改变一些人过于迷信权力和金钱的固有思维。但在这两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中,当事人大学生的身份,却不能不让人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那就是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古人早就说了,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育者,不能仅仅教授自己的学生文化知识、谋生技能,还应该“传道”。这里的“道”,放在现代社会,内涵丰富,可以是法律法规、规则秩序,也可以是公平正义、对生命的尊重等。

不管是开车撞人逃逸的李启铭,还是这位坐公交不给钱还打人的大学生,他们眼里既没有什么规则和秩序,也没有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基本尊重。我们可以说他们的素质有问题,也可以说他们的人格有缺陷,但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弥补他们的人格缺陷,不正是教育本该具有的功能之一吗?而在现实中,相关教育“名副其实”了吗?

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很有钱”,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树立公民意识,本就是教育之义务和责任。苑广阔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