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8版:郑州慈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终身未娶的残疾老人
含辛茹苦18年养育了一个女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一个终身未娶的残疾老人
含辛茹苦18年养育了一个女儿
现在,女儿上大学了,学费让老人犯了愁

一个终身未娶的残疾老人

含辛茹苦18年养育了一个女儿

一个年逾花甲的残疾人,从小就只能靠双手在地上移动才能“行走”,却收养了一位被遗弃的女婴并将其抚养成人。如今,女儿已经上了大学,这位老人正更努力地劳作,为姑娘交学费。

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却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厄运,丈夫患上肺癌,不久离世,儿子患上了尿毒症,由于没有钱,只能忍着病痛……

4月14日,本报和郑州慈善总会共同举办的“慈善周周行”活动继续深入基层,来到了新郑,走进贫困的市民身边。他们不少人正在遭遇着贫困,但是却顽强地生活着,乐观地面对着,这样的生活态度,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希望有爱心人士和企业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

晚报记者 裴蕾/文

马健/图

王春喜正在家里编竹篮。

■残疾老汉和他收养的懂事女儿

每天,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住在新郑市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风后岭村60岁的王春喜就起床了,烧一点饭随便吃过之后,他就坐在院子里不停地编织竹笆和篮子,开始一天的劳作。中午,就着稀饭和前几天剩下的烙饼凑合吃一点,然后就会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他捡了一个弃婴,从此身边多了一个女儿

很多看似简单的活计,对王春喜来讲,却非常困难。

他2岁多就因小儿麻痹而双腿残疾,只能臀部着地,靠双手在地上挪动才能行动起来。一坐一天,他经常浑身麻木,手上更是被竹条划得伤痕累累。

但是,这一切,对他来说又充满了喜悦和希望,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女儿王小红(化名)。小红去年刚刚考上了河南中医学院,他现在每天拼命劳作,是为了给女儿攒一点学费。

这个“两口之家”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感人故事:王春喜打小身体残疾,需要用双手“走路”,再加上家里贫困,以前还是住在具茨山山腰上,根本没有女孩愿意嫁给他,他终身未娶。

1993年,他在一次外出时看到了小红——一位被遗弃的女婴。

从此,他不再孤单,他身边多了一个女儿。

18年过去了,王春喜已经记不得吃了多少苦:孩子病了,他由于行动不方便,只好请求邻居带着小红去看病;刮风下雨,他不能去学校给孩子送伞,只好在家门口一直等到孩子回来;家长会,他从来没去开过,却收藏着小红的每一份奖状……

如今,王春喜已经年逾花甲,小红也成了大学生,这“一家人”一直相依为命,生活其乐融融。

女儿今年上大学的学费仍没有着落

然而,贫困让王春喜一直不安,也是他觉得对不起孩子的地方。

“之前妞学费低,现在学费高了,考上大学,政府资助了我们1万块钱,现在马上要放暑假了,孩子第二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一直靠着低保生活的王春喜和小红两个人每月的固定收入只有180元钱,之前在山上居住的时候,王春喜靠着亲戚的帮助摆着一个小摊卖点东西,还有点收入。2008年,根据扶贫项目,王春喜一家从山上搬了下来,现在居住的近40平方米的房子也是政府给盖的,王春喜也失去了其他的经济收入。

在王春喜家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客厅里,摆了一地的竹条,他要靠编竹笆和竹篮赚点生活费。房间最初设计的只有一间大卧室,也被隔成了两小间,是父女二人的卧室。

为了节省时间,王春喜总是一次烙上好几张大饼,放着慢慢吃。除了房顶上挂着的15W的一个灯泡外,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电视机,但是为了节约电费,他很少看电视,“一个月电费有个三四块,那也不舍得呀”。

他俩的低保收入每个月180元,编一个竹篮可以卖15元,但是三四天才能编好一个,最多一个月能卖10个,这样的总收入也就330元。靠这样的进度下去,小红第二年的学费是赚不够的。

砸锅卖铁出去要饭也要对得起孩子

小红10岁的时候曾问王春喜她的妈妈是谁,王春喜就告诉了孩子实话。

“你不是爹亲生的,是爹捡来的孩子……”

在得知自己是被收养的孩子之后,小红没有抱怨和痛苦,反而更懂事更孝顺了。

“孩子从来不抱怨穷,从来不要新衣服、零花钱,也不吃肉。”不但如此,小红每天放学回家,还抢着做家务,干重活,给王春喜讲学校的事情,给王春喜捶背、做饭。

当问起王春喜自己都是个残疾人,怎么会再收养孩子,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时候,王春喜的一番话让所有人动容,他说:“孩子被遗弃了,本身都是个没娘的孩子,咱要对她好,砸锅卖铁、出去要饭,也要把孩子带大,咱要对得起这孩子,对得起她喊俺的那声爹。”

■丈夫患肺癌去世,儿子又被查出尿毒症

新郑市辛店镇北靳楼村,一个民风朴实的小村庄,56户村民长久以来邻里关系极为融洽。

但是近1年来,原本平静的小村庄却突然变得不再平静,大家都为村民王巧家从天而降的不幸而叹息,而且,并不是很富裕的村民们还少则50元,多则二三百元,主动捐钱来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

“爸爸肺癌刚去世,儿子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这让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如何承受,最可惜的是,儿子本来已经查出患病了,却把钱留给父亲治病,自个儿生生被耽误了……”村里的妇女主任高秀菊说起这个事情,就忍不住流下眼泪。

一次不幸,丈夫患病去世

4月15日上午11时,走进新郑市辛店镇北靳楼村村民王巧的家。

刚一进院子,一排4间白色砖瓦房,显示出这个家庭在农村应该算是比较富裕的。但是,零乱的院子,空空的猪圈,处处都散发着荒凉气息。

49岁的王巧迎了出来。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憔悴的中年妇女,眼睛红红的,似乎刚刚流过眼泪。

“家早已不像家了,该卖的也都卖完了。”她说。

王巧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和丈夫在外面拉砖挣钱,儿子也在外面打工,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今年只有4岁多。

这个家,也是她和丈夫靠拉砖一点一滴地攒钱盖起了房。

但是,就在2009年2月,她的丈夫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在先后两次化疗和长达6个月的保守治疗中,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钱治病,但即使这样,也没能挽回丈夫的生命。

2009年9月底,王巧的丈夫去世了。

二次不幸,儿子被查出患有尿毒症

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王巧开始坚强地支撑起了这个刚刚遭遇了不幸的家庭。

儿子孙超勇和年纪尚小的女儿是她生活的信念。

她开始找工作,儿子也继续外出打工,振作精神好好过日子。

然而,就在2010年6月的一天,原本在外打工的孙超勇突然没有任何理由地回家了。

没有说原因,孙超勇就是躺在床上休息,而且表情还很痛苦。

在王巧的坚持下,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结果一个噩耗再次传来:孙超勇被确诊为尿毒症。

“怎么可能,儿子才25岁,还那么年轻。”王巧说,她曾经无数次想过,多希望生病的不是年轻的儿子而是她。

“孩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下定决心不管受多少苦多少累,我都要救我的儿子。”王巧哽咽着说。

妈妈说:“儿子把自己看病的钱给爸爸买了药”

最让妈妈不能释怀的是,其实,早在自己的丈夫生病期间,儿子就被检查出肾炎,而且左右肾有回声,右肾有个囊肿。

“儿子真的太懂事了,怕我担心就一直瞒着,后来,因为要照顾他爸,我给了他五六千块钱,让他自己去郑州检查,但是孩子真傻,他到医院咨询了爸爸的病情后,把原本给自己买药看病的钱全给爸爸买了特效药。”说到这里,王巧禁不住失声痛哭,她说作为一个母亲,感觉特别失职,如果当时能够多问问儿子,也许就能更早发现和治疗了。

孙超勇在被查出尿毒症后,刚开始每天一次透析,现在是3天一次,每次的费用都在400元左右。

妈妈要给儿子捐肾,希望好心人给以帮助

“医生说儿子很有希望,可以进行肾移植手术,何况他还年轻,恢复快,但是可能要花一大笔钱。”王巧说,她当时就给医生说,给儿子捐肾,可是医生不建议她这样做。

“医生说我们家的这种情况,不能人都躺下了,因为还有个小女儿要照顾啊,而且儿子手术也需要照顾。”

对此,王巧十分纠结。

现在,为了维系儿子的生命,王巧拼命干一些零工,而孙超勇为了给自己治病,也在镇子上开了一个卖水的小店。

即便这样,微薄的收入仍然难以维系孩子高额的透析和药物费用。

每次透析,母子俩几乎都得借钱。

“原来,俺儿子一米七多的大个子,膀大腰圆,像一个运动员似的,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棒小伙,可是,现在儿子只有100斤了,瘦弱得不行,还得坚持干活……”说起儿子的现状,王巧十分痛心。

“希望能有好心人帮助我们,帮助挽救我儿子的生命。”王巧充满希望地说。

■回音壁:

周周行首期接受爱心咨询百余次

据郑州市慈善总会统计,慈善周周行活动第一期走进新密以来,接到电话咨询百余次。一些群众因为新密较远,选择直接打款给慈善总会,由慈善总会代为转交救助人。还有几位爱心人士要求助人谷虎理的联系方式,要求自行去进行慰问。由于银行对账时间问题,对第一期求助人的捐赠下期才能公布。请郑州地区的爱心人士直接到郑州慈善总会定向捐赠,外地的捐赠到慈善总会账户上后,进行电话确认,这样才能刊登出您的姓名。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积极行动,为困难群众奉献一份爱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