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6版:家长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师:您的批评轻点再轻点
2011上海国际模特大赛国际总决赛落幕
同等学力统考倒计时
考生“抢分”三部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征集话题“名师面对面”邀您来参与下期话题
老师:您的批评轻点再轻点
“语言暴力”伤害孩子真的很深
不管您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得注意点

“语言暴力”伤害孩子真的很深

不管您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得注意点

本期嘉宾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彭锋

郑州师范学院教授 李坤陶

黄埔导航学校校长 黄埔

学生家长 林女士

学生家长 殷先生

高二学生 小胡

“语言暴力”可导致情绪敏感、不稳定

主持人:早在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别让话语伤害孩子》中首次用“语言暴力”。就在不久前,一则因为老师对学生使用不当的语言,导致学生自杀的新闻,引起教育界的再次反思。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中,72%被调查初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语言暴力”的危害性有多大?请各位就现象、经历、影响等谈谈看法。

李坤陶:“语言暴力”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出发点,危害性很大。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付志新认为:语言暴力指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教师侮辱性的语言,比体罚行为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它侮辱了人格,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

彭锋:自尊心特强、特敏感,是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共有的特点。“语言暴力”可导致情绪敏感、不稳定。这些年我曾接到过不少因为教师不负责任的言语伤害,致使孩子造成心理疾病的咨询案例。

小胡:语言伤害是个隐形杀手,最大的危害是导致我们自信心的崩溃。

黄埔:十几岁孩子的内心很敏感很脆弱,他们会将老师的看法想象放大。一次表扬可能成为学习的动力源泉,一次嘲笑也会彻底摧毁他的学习兴趣。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主持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老师如何才能用好这个“权利”?

林女士: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老师就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孩子犯错,老师批评天经地义。如果不管不问,那才叫不负责。但现在独生子女多,只想请老师在批评时注意一下,别让孩子下不了台。

李坤陶:批评和惩罚与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是正常的教育手段。批评也是孩子成长必需的营养。

殷先生:孩子都是在犯错中成长,老师适当批评孩子,这不仅是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而且让他知道是非对错的标准。作为老师,如果孩子犯了错不敢批评,肯定不对。

黄埔:批评也是一门学问,如语言的选择、场合的选择、时机的选择等都应因人而异。如果学生比较阳光,说得直接一点没有关系,如果学生内向,就要尽量避免别的学生在场。

老师要给学生改错的“台阶”

主持人:老师想过没有,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李坤陶:爱因斯坦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师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与爱。

殷先生:因为年纪和心理的不稳定,一些孩子会做出一些行为失控的事。但正因为幼稚,才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作为家长,我恳请老师平时多给孩子宽容和理解,给改正的机会,让孩子感到温暖,认识到老师是真心为自己好,从而产生信任感。信任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黄埔:学生得到老师的宽容和信任,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胡:不是不让老师批评我们。是希望老师不要用太严厉的语气。能在批评时也给我们制造些“台阶”下。这样我会更喜欢这位老师,喜欢他的课。

要学会消化老师无心的过激言语

主持人:学生应以何种心态面对老师偶尔的过激言语?

李坤陶:其实,每个老师的批评都是为学生好。学生要理解老师的苦心,学会“消化”老师偶尔无心的过激言语。别动不动就灰心、走极端。

彭锋:时下多数家长对独生子女百依百顺,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早恋、同学闹矛盾等,被批评一两句,就想不通,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家长要多与孩子谈心,教会他们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征集话题

“名师面对面”邀您来参与

本报第一教育“家长课堂”从上期开始,已以“名师面对面”新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更直接更灵活,更具实际操作性和借鉴性,是改版后我们所追求的。

为此,我们将邀请社会上的知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和一线名师,让他们与家长、学生,在轻松温馨的茶馆、咖啡厅或野外的草坪上,放松心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解决家长家庭教育的疑虑,帮助孩子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和青春等难题,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及成长环境与氛围。

邀请名师、专家 如果你是教育界人士、心理专家,或学校的老师,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给其他人以启迪,并想让大家分享你的观点与方法,请联系我们,也许下期你就是我们的嘉宾。

征集话题 如果你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想从专家那里得到能让孩子接受的方法技巧,请告诉困扰你的问题;如果你是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成长的烦恼,请告诉我们。每周将选出最有代表性问题,请专家或名师剖析答疑。

嘉宾碰碰对 每周将有3位读者(家长和学生)作为嘉宾,参与“名师面对面”现场活动,你可以与嘉宾进行观点争锋,也可以就敏感的教育问题请教专家名师。思想与看法、观点与质疑的碰撞,理清思路,轻松解决教育问题。

畅谈看法 从本周起,我们将对话题提前预告。如果读者感兴趣,请把教育方面的好点子发给我们,我们将择优刊登。

下期话题

家长的沟通方式与孩子的情绪如何“对接”?

话题背景 吴先生在电话中称,上周他上高三的孩子回家,说这次模拟考试中数学考了98分,比上次少了13分。当时吴先生就说了孩子几句,“离高考近了、要好好学习……”以前也这样说过孩子,也没发生什么,但这次不知怎么回事,孩子当时就很生气的样子,什么也没说就进屋里了。到他离家到学校再没和吴先生及母亲说一句话。“快高考了,孩子出现情绪化,我很担心影响他的学习。我做错了什么吗?”

三种参与方式

a.信箱:zzwb_hd@sina.com

b.QQ:1578312966

c.电话:67655022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