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4·22 世界地球日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进郑州绿色达人的生活
我省首座绿色建筑示范楼建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绿色低碳环保”不只是口号
走进郑州绿色达人的生活
亚新社区一隅

昨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本报记者分头走访了市内几个著名的“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公交”以及“环保达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善待地球母亲,给生活增添“绿色”的。

见习记者 柴琳琳 鲁慧 晚报记者 黄盈 实习生 高东方 程时培 文/图

绿色家庭 主人每天骑车40分钟上班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安泰文苑的陈媛媛家,她家被评为2010年郑州市的“绿色家庭”。

“我们都是受上一代人的影响”,陈媛媛告诉记者,她母亲苏秀美才是真正的环保达人,“循环用水、少用塑料袋、随手关灯、低碳出行……这些都是妈妈身体力行的,她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间里,两个大水桶和一个大盆并排摆放在屋子一角,“这是我家专门用来储存各种水的,洗澡、洗衣服、洗菜的水都会倒到这里”。

卫生间里还有一台城里人不多用的双缸洗衣机。“我妈觉得全自动洗衣机太浪费水了,就换成了这一台半自动的。”陈媛媛说。

在陈媛媛家楼下,记者还看到了一辆女式自行车。陈媛媛说,她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班,从安泰社区一直骑到新通桥的单位,要骑40分钟,“已经习惯了,上班一路骑车一路看风景,还不堵车,心情很好”。

绿色公交 让每辆车都不再冒黑烟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后河芦村村口的绿色63路公交车站。

清洁人员史美莲戴着手套,拿一根杆子,上面绑着湿的抹布正“卖力”地擦车。37岁的她干这个工作3年了,每天6点半准时上班,擦拭公交车,清理车上的垃圾,不厌其烦。“看着我洗干净的车子开走,心里舒坦。”

“现在的这些公交车配置都很高,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调度员周坤朋指着远处一辆准备发车的63路车说,“我们现在主要从加控燃油消耗,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对车保养、检查等几个细节做起,使车辆排放低,更环保。”

“现在公交车基本上都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这个系统的作用就是车子需要多少油,就供给多少,不会出现冒着黑烟跑的状况了,环保多了。”周坤朋介绍说。

绿色校园 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

来到育才小学三五班,同学们争先恐后告诉记者他们的环保经。

“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森林,是我们组想出来的。”三五班小组长常婧雯说,“我把写过作业的本子收集起来,在上面练毛笔字、画画,既节约纸张又能学习,一举两得。”

她告诉记者,组里的同学张玥琳心灵手巧,“她还会把喝过的牛奶盒制作成连线筒呢,可有意思了”。

“老师还教我们学习垃圾分类,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要分开处理,比如用过的电池就是可回收的,不能随便乱丢。”王珂依骄傲地炫耀着自己的环保小知识。

看着同学们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知道的环保知识,班主任李颖告诉记者,老师们经常教同学们废品再利用的方法,把空的饮料瓶制作成花瓶、硬纸片制作成笔筒等。同学们用各种方式争做“环保小卫士”。

育才小学不算太大,绿化面积达到70%,“老师和同学们平时都很注意环保,节水、节电、不浪费纸张。”教务处的赵老师告诉记者,绿色环保校园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每天同学丢掉的纸张老师们都会收集起来卖废品,钱就用作班费给同学们买健身器材、奖品等。

环保达人 一双巧手变废为宝

废弃海绵制成福娃,废报纸变成小鸟,你听说过吗?亚新社区里80岁的刘恒定老人就有这种本事,她把各种各样的废品变成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环保达人”。

走进老人的家里,手工小摆件和挂饰琳琅满目,仔细端详,发现都是用废品做成的。用海绵拼凑成的雏鹰,旧毛线制作成梅树枝干、朵朵荷花……一切都那么惟妙惟肖。

刘恒定说,将“废品”变为艺术品,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任何东西都可能变为艺术品。

化腐朽为神奇的“绝活”,让刘恒定远近闻名,她的许多作品经常在社区的科普大讲堂里展出,并获得很多奖项。

绿色社区 人人都做环保卫士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亚新社区的亚新美好人家小区,这里满目苍翠,干净整洁。

记者发现,不少人家的阳台上都摆放着花花草草。在居民老吴家,电视机旁边的滴水观音叶子像芭蕉叶一样宽大,绿意浓浓,很是喜人。

阳台上除了观赏的花草之外还有一盆蒜。老吴笑着说:“花盆里种几棵蒜,烧菜时用得到,一举两得。”

“废旧电池回收工作是我们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使居民认识到废旧电池的危害和收集的重要性,我们在小区主干道设置了许多废旧电池回收箱,而且动员院里的小朋友,交10节废旧电池送一个笔记本。”路艳茹说,“‘绿色社区’建设需要广大居民的参与,为此,我们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宣传环保,让每位居民都参与到环保创建中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