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国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深伤口
0407trjy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切尔诺贝利
深深伤口
二十五年,不曾弥合
2006年4月25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的一家肿瘤医院,一个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
2006年4月6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家医院,一名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受到核辐射侵害的乌克兰女子接受了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
1986年4月26日,距当时的苏联乌克兰共和国首府基辅市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核反应堆发生爆炸,死亡31人,其放射性物质扩及北欧和东欧。这是一张表现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的照片。 
2006年2月27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乌克兰小镇普里皮亚季拍摄的已经废弃的幼儿园。

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约3公里,现在无人居住,堪称“鬼城”,却不乏人迹。

一些人出于好奇前往探访,一些人去捡拾童年记忆。当地导游会告诉他们,哪儿可以踏足;更重要的是,哪儿绝不能靠近。

25年前,这座核电站4号机组爆炸并泄漏放射物质。

深深伤口,将伴随民众许多年

几天前,乌克兰总统维克托· 亚努科维奇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留下一个深深的伤口,将伴随乌克兰民众许多年。”

1986年4月26日,核电站4号机组爆炸,泄漏大量放射物质。苏联出动超过50万人抢险和清理周边区域,用混凝土等材料建造“石棺”式建筑,封存4号机组反应堆。

“石棺”设计寿命10年,迄今使用25年,外部表面出现裂缝。乌克兰政府本月19日至22日在首都基辅举行国际会议,募集资金用于新建一个高度110米、设计寿命100年的钢结构外壳和一个独立乏燃料永久保存设施。

项目定于2015年竣工,预计耗资7.4亿欧元,而这次会议募得5.5亿欧元。

每每回忆,那里曾是人间天堂

马卡雷维奇一家曾住在普里皮亚季镇。切尔诺贝利事件25周年之际,这家人申请获取特别通行证,得以重访故地。

核电站爆炸当天早晨,母亲纳季娅送儿子叶夫根上学,把女儿伊万娜的婴儿床移到窗前……

伊万娜现年25岁,疏散时6个月大。父母常给她讲故乡的事:“那里是人间天堂。我们家附近有条河,有片树林……那里有许多鲜花,漂亮极了。”

叶夫根当时7岁。回忆童年,他说:“在普里皮亚季,我过着快乐的童年生活。接着,我们开始不断搬家,不断去诊所。”

这家人回到旧居。推开门,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这是我的婴儿床,父亲亲手制作。”伊万娜说。他们走进邻居家,在墙上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切切教训,再次聚焦核能安全

日本地震和海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放射物质,令世人目光再次聚焦核能安全。

俄罗斯人帕维尔·弗多维琴科1987年发起设立非政府组织“切尔诺贝利儿童”,动员年轻人帮助受污染地区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向居民提供健康检查。

弗多维琴科几天前抵达日本,向民众介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经验和教训。他认为,“日本民众可以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吸取教训”。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