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51版:郑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机动车修配管理处
全力开创修管工作新局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郑州市机动车修配管理处
全力开创修管工作新局面

郑州市机动车修配管理处

全力开创修管工作新局面

郑州市机动车修配管理处隶属于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领导,于1989年组建,担负着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发展计划的编制和基本情况的统计,进行行业发展宏观调控;新开维修业户的行政许可审批及维修业户的变更、停业和歇业;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和年度审验;维修业户经营行为的管理以及年度审验工作;机动车维修质量纠纷调处和监督检查,营运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经营业户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处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行业管理等任务。曾被交通运输部树为全国机动车维修业管理工作的一面旗帜,先后获得省、市“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交通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等多项荣誉。

晚报记者 王菁 通讯员 王洋 卫江波 文/图

3月31日,郑州市机动车修配管理处处长李群柱(左一)陪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孙守仁(左一)、秘书长张京伟(左三)到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参观交通文化建设。

机动车维修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强健

随着机动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框架的逐渐拉大,全市机动车的保有量由过去的十几万辆增加到现在的160万辆,维修企业已由20多年前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家,市机动车修配管理处也由刚成立时的1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91人。

近年来,郑州市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在处长李群柱的带领下,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每年新批300多家维修企业,解决洗车难、修车难

在行政审批工作中,该部门平均每年受理新开企业申请311余份,勘验合格303余家,变更备案83余家,目前,全市共有维修业户3229余家,有效解决了广大车主洗车难、修车难的问题。在维修质量管理工作中,他们采取通过质量信誉考核措施,在全市确定了46家AAA级企业、117家AA级企业,进一步规范汽车维修市场管理。在维修市场执法工作中,他们成立了执法支队,在全市分4个片区进行部署,增强了执法力量,在市委组织部考核办对洗车行治理工作的绩效考评中获得全市通报表扬。在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中举办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机修人员等培训班300余期,培训人员1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维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严把检测质量关,有效改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

车辆技术管理方面,修管处与市区43家客运、危险品运输企业签订了《车辆技术管理安全目标责任书》,增强了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认真排查班线客运、旅游客运、危险品运输企业96家次、车辆1938台,查处违规车辆196台,有效地保障了“春运”等重大节假日的交通运输安全。对我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了10余次全面的考评,把好了检测质量关。5年来他们共办理等级评定备案20余万台次,二级维护备案30余万台次,新增车辆备案5余台,有效地改善了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规范工作,科学管理,提高行业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进一步完善一系列执法规章制度,市修管处先后制定出台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等10余项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法制工作。

为促进科技化管理,市修管处在去年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对维修企业、检测站的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二维企业24小时实时监控,并对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发放、签发实行了微机化管理,提高了行业管理的能力和效率。目前,95%以上的一、二类企业实现了微机化、网络化管理,一体式洗车系统、氟利昂循环使用系统等先进设备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对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增加效益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市修管处指导中原汽配城由单一的汽车装饰市场向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基地转变,引导组建宏泰集团,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了新路子。

统筹谋划,科学发展,努力开创修管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打造中原崛起核心增长区和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车辆保有量的大幅增加,维修行业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十二五”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维修市场经营行为和秩序更加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大幅提高,车辆技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维修行业的凝聚力、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行业形象得到充分认可。

●行业结构。拟制定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机动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力争我市机动车维修业达到5000家,其中一类业户260家,二类业户1200家,三类业户3000家,其他业户540家,在全市建立80家相对集中的中等规模的专业维修市场,建立6家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基地,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分析论证,行业结构逐步由“金字塔”形向“枣核儿”形调整过渡;整合力量,发展以“中原快修”为品牌的连锁快修经营模式;建立一支训练有素、快速反应的汽车应急救援队伍;引导车辆技术检测站组成集团经营模式;构建“高中低档相搭配、大中小型相补充”的维修行业格局,形成满足本市、吸引周边、辐射中原的机动车维修服务群。

●维修质量。建立维修企业信息管理中心,将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全部纳入网络管理;制定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对企业的客户接待、进厂检验、合同签订、车辆维修、竣工检验、车辆交接、价格结算、异议处理、客户回访等各环节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使用统一的结算单,实施机打合格证与发票,进一步提高维修服务的透明度;加强对汽车配件的管理,探索和借鉴先进的管理办法与经验,建立配件使用追溯制度,防止不合格配件进入维修市场。

●经营秩序。形成点、片、段相结合的执法队伍配置格局,提升执法能力和效率;针对一个时期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专项治理活动,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抬高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受理、初审、勘验、论证、发证等许可程序,提高企业的内在质量;运用好4S店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4S店的监管力度,建立“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汽车维修市场经营秩序。

●从业人员管理。创新培训模式,以大专院校为依托,建立培训基地,实现远程教育;完善从业人员管理体系,建立从业人员数据库,组建专家人才库,到2015年,将80%的从业人员纳入数据库管理,吸收各类专家300人以上,年培训各工种技术骨干2000人以上。

●车辆技术管理。到2015年,全市营运车辆中一、二级车的比例达到90%以上,车辆技术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线达到14条,其中大车检测线10条,小车检测线4条,实现年检测能力50万台次,车辆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

●行业协会建设。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到2015年,会员单位达到900余家,引导一、二类维修企业入会率达到95%以上、三类维修业户达到60%以上。

●行业相关业务。要与其他行业紧密合作,在二手车技术鉴定、车辆改装、零部件销售、汽车美容、汽车文化、维修业务代办服务等相关业务领域积极探索,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办法,进一步扩大管理职能,拓宽业务范围,形成行业管理工作的新亮点。

立足本职、克难攻艰、扎实抓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十二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部门在2011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强化内部纪律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防范不良风气的侵蚀。

●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受理、勘验、论证、建档和许可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许可流程,加强与工商、商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制定、运用和完善4S店管理细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维修业户信息数据库,掌握维修行业准确信息,建立行业管理网络平台,探索实行网络审批、查验和信息服务等管理模式。

●组建管理部门、维修企业、厂家、技术专家四方相结合的考核组,对全市维修企业进行质量信誉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全方位公示,提高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强化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三单一证”和配件的监督检查;建立二维企业定期奖评制度,规范二级维护作业程序与合格证的签发使用;对三类业户的维修质量开展全面普查,减少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执行价格备案制度、公示制度,使广大车主明白消费。

●完成市区内洗车行管理审批权限向各区相关管理部门的移交,制定洗车行监督管理考核细则,每季度对各区洗车行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建立市、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对三类业户实行分区管理、责任到人,规范对违规业户的处罚标准和权限;加大对城市出入口、重点区域、新建路段和自发形成的维修市场的治理力度,引导三类维修业户自觉规范经营;打造4条维修市场管理的示范街,在各区建立1~2个汽车清洁美容示范点;积极参与城市创建活动,在上级的各种检查中达到良好以上的标准。

●全面检查维修从业人员资格证,收回无效的或不符合要求的资格证;加强与院校及社会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拓宽培训工作渠道。

●实行按尾号排序上线检测制度,合理调控营运车检测流量;推广“一车一卡”管理模式,防止营运车辆流失;继续推行到期和超期车辆抄告制度,协调相关单位抓好运输安全工作;建立较为规范的处罚机制;启动营运车辆技术信息安全预警网络建设工作。

●严格遵守省、市关于重大建设项目的相关规定,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力争在6个月内建成一座检测能力一流、设备设施一流、规范管理一流、人员队伍一流的综合性能检测服务基地,在全国车辆检测领域率先实现全面的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人性化,为我市维修质量监督和车辆技术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