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加计扣除项目鉴定会正在进行中,申报企业速增
“我们去年申报了14个项目,为企业节省了2000万的成本”
“这对郑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作用巨大”
扶持企业创新研发
今年税收优惠预计达到10亿元
昨日上午9时,郑州地税宾馆会议室,来自郑州大学工学院的苏智剑教授正埋头在一大堆的申报材料中,不停地查看、审核、签字,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与他一样,30多位来自我市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分成10组,在不同的会议室里,对840项申报材料紧张而认真地审核着。
这是由郑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四部门联合组织的“郑州市2010年企业研发项目加计扣除专家鉴定会”。会议邀请了30多名来自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专家、教授,集中对我市今年申报的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进行鉴定评审,把国家、省内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晚报记者 李丽君 实习生 赵柳影 通讯员 范秋菊 文/图
2010年,加计扣除为宇通节省2000万税款
2009年10月,《河南省企业研发开发费用认定管理实施意见》颁布。2010年5月,我市第一次尝试对企业研发项目加计扣除工作。
据市科技局负责此项目的王女士介绍,去年我市共有33家企业申报了175个项目,最终33家企业的165个项目通过鉴定,“企业申请加计扣除额累计2.87亿元。”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我们去年申报了14个项目,为企业节省了2000万元的成本。”宇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2000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拿出来再投入、再生产,可以帮助公司全年产生两个研发项目。我们公司今年又增加了科研项目经费投入,如果本次申报项目都通过,能为我们再节省成本3000多万元。”
今年企业申请加计扣除额预计达到10亿
“2009年,全国R&D水平是1.7%,郑州市的水平只有1.36%。而武汉2000年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7%,西安更是高达5.28%,由此看出,郑州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的任务很艰巨。”市科技局局长王济昌说,而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无疑对郑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郑州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大帮助。
据王济昌介绍,去年全市提出享受税前优惠政策申请的企业只有33家,175个项目,而今年申请的企业多达95家,项目840项,分别比去年增长了3倍、4.8倍。
与此同时,去年的申报领域只有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个项目,而今年的申请领域覆盖了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去年企业申请加计扣除额累计2.87亿,今年预计会达到10亿。”王济昌说。
加计扣除如何计算?
一家公司能节省2000万元成本,看来“加计扣除”对企业来说确实实惠,但“加计扣除”究竟是咋回事儿?
据了解,加计扣除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计算方法有两种。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
某企业年收入100万元,总成本80万元,利润20万元,税率25%,企业应缴税:20万元×25%=5万元。
如80万元总成本包括:60万元一般成本、20万元科技研发成本,企业可从利润中扣除一半的科技研发成本:20万元-20万元×50%=10万元,利润变成10万元,则企业应缴税变为:10万元×25%=2.5万元。
据市科技局局长王济昌介绍,凡是属于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或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均可享受国家的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哪些项目可以申请?
《河南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认定管理实施意见(施行)》中明确规定,凡是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专门用于中间实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均可以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
什么是R&D ?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可译为“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试验性发展”。
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