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人们所担心的一样,“一房一价”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规定,从5月1日开始一二售房销售单位必须在醒目位置为每套房明码标价,对取得预售许可或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经营者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然而,市场上按此规定行事的,寥寥无几。
点评人:王亚平
假日期间,多个城市的房地产记者恐怕都没有休息,奔波于多个楼盘售楼部之间,发现大多数楼盘都难见“一房一价”的公示。即便有公示的,要么是放在较为隐蔽的位置,要么价格也是“就高不就低”。
实际上,发改委出台“一房一价”的规定,出发点在于解决当前商品房销售中存在的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与价格欺诈等问题,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将遏制开发商的任意涨价行为。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此规出台之时,就有开发商直言,为规避一房一价的“麻烦”,会采取先高价申报、再打折的做法,这种歪招如果得以竞相仿效,体现在市场上恐怕就成为房价的上涨了。
必须得承认,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很大,假日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央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且降低过高房价的决心坚定不移。
但是,如果类似于此的政策在出台后,都监管不力的话,那就犹如“虚晃一枪”,让人们看到希望,又继而失望,房地产市场业将走向愈加扭曲和混乱的局面。
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已是不争的事实,真正解决问题,需要从土地制度、税收、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整,也需要如“一房一价”这样的举措来规范市场价格。
针对落实难的问题,发改委将组织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不过人们对这样“名头”的检查似乎并没抱太大的期望,因为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前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
所以说,面对未来房地产调控的漫漫长途,政策要想得以有效执行,必须要政府在配套措施的制定上,愈加完善,让开发商没有漏洞可钻。同时,也加大处罚力度,让开发商不敢轻易触碰政策的红线,从而令市场走向阳光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