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给日军送菜深入据点探敌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他化装成农民
给日军送菜深入据点探敌情
抗美援朝前线他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李德生(左四)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时与许世友(中)等在一起合影

抗美援朝前线

他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李德生,1916年生于河南新县。1930年,不足14岁时就参加红军,经历“八庙垭战斗”“百团大战”“响堂铺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刀劈三关战襄樊”等战争。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参与指挥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5月12日,在灵堂前,谈起父亲在战争年代的事情,李德生长子李和平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不及他的万分之一。”

晚报记者袁帅 熊堰秋 文/图

赛跑圆了红军梦

1916年5月,李德生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他的家乡位于大别山腹地,河南光山县柴山堡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今属新县)。

在母亲的操办下,7岁的李德生开始跟着一个裁缝师傅学手艺。可是,年幼的李德生总觉得天天闷在屋里,给师傅干家务活,什么也学不到。于是,他对母亲说不想当裁缝,要去放牛。

“我常听父亲说,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最难忘的是从来也吃不饱的感觉。”李和平告诉记者,红军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父亲的一生。

1928年6月,红军解放了柴山堡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次年,李家洼成立了儿童团:“在20多个孩子中,我父亲被推举为儿童团团长。”李和平说,在儿童团为红军送信、带路时,李德生接触了不少红军战士,当红军战士的愿望便越来越强烈。

后来,李德生向父亲提出参加红军的要求,父亲舍不得离开惟一的儿子,没有答应。1930年2月,14岁的李德生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一天,他毅然下定决心,背着父亲报名要求参加红军。

但是,红军营长见他太小,又不忍心让满腔热情的李德生失望,就提出:“你跟我的通信员赛跑,你要是赢了他,我就带你走。”比赛的结果,李德生轻松地赢了通信员,如愿以偿地走进了红军队伍,成了部队里最小的战士。

“我父亲曾幽默地说,他是跑步当上红军的!”李和平说。

长征途中曾被错误开除党籍

李和平还透露,1935年6月,他的父亲在长征路上曾被错误地撤销了党支部书记和班长职务,并被开除党籍。

到1936年,才重新当上班长,直至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军第十师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后,李德生才被任命为团直属队通信排长。

“我父亲被错误开除党籍就是发生在长征途中松潘县镇江关的事。”李和平说,当时,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李德生,在一次召集各党小组长汇报战士思想情况后作归纳总结时说:“现在战斗比较频繁,生活也相当艰苦,要加强思想工作,加强党的生活。最近几个月,我们党的组织生活有点松了,汇报不经常了,希望大家要抓紧。”这番话本来是实事求是的,但参加会议的个别人员误解了他的意思,宣布撤销他的党支部书记职务,开除党籍。

时任十师师长的陈锡联得知此事后,马上找李德生谈话,了解详情,鼓励他放下“包袱”,战胜挫折,轻装前进,并在各方面给予了他许多照顾。

“我父亲告诉我,当时,他思绪万千,怎么也想不通,后来,就想通了,参加革命的过程中,本来就要经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这种考验来自方方面面。”李和平说。

化装菜农智取马坊

“小时候,我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天资聪明,进入红军队伍后,又勤奋好学,成长很快,屡立战功。”李和平总结他父亲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智大勇。

李和平告诉记者,在他父亲的革命生涯中,曾有过孤身入虎穴的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马坊歼灭战就是李德生指挥的。“当时,我父亲任八路军太行二分区30团团长。马坊镇位于山西晋中地区,是通往太原、长治等五地的交通枢纽,日军在此修筑了坚固的堡垒。父亲化装成菜农,亲自深入日军马坊据点侦察,率领82名突击队员突入据点,将这个据点彻底铲除。”

关于这场著名的歼灭战,李德生将军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

这一天,我向房东借了身破旧棉袄、棉裤穿上,头上扎条灰不溜秋的羊肚毛巾,脚上穿双破了口的老头鞋,脸上再抹点锅灰,化装成给据点送菜的农民。为了让战斗骨干也能了解据点内的情况,我挑选了一名连长、两名排长、两名班长和一名侦察员与我同去。

在据点内给日军做饭的地下党员,在西门外迎接我们。进门时,他对日军哨兵说:“慰问皇军的圣战,一点小意思的干活!”我马上把装着白面大饼的篮子提了提,弯腰向哨兵示意。哨兵一见白面大饼,伸手抓起就吃,边吃边说:“良民,大大的好!”根本没有检查我就放行了。

我在全团抽调了82名精干灵活的干部战士组成突击队。1945年3月4日下午,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我立即下令部队以急行军向日军马坊据点进发。当晚10时,在地下人员接应下,突击队分别进入城堡东南面坡下3间废窑洞内隐蔽起来。第二天当日军开早饭时,突击队员分四路迅速冲向大门。我们很快占领了卫兵室、东南角碉堡及电机房、伙房、马厩等,并冲进士兵宿舍,同正在吃饭的日军展开近战。日军小队长铃木和我拼起了战刀,被我砍伤后活捉。

前线指挥“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美国在无理中断板门店停战谈判后,发动了以夺取上甘岭地区为主要目标的“金化攻势”,代号“摊牌作战”。敌人攻击的我军阵地是五圣山南麓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小山头不足4平方公里。两个阵地当中,有个小村子叫上甘岭,战役因此得名。

为了便于指挥,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作出部署,决定组织五圣山指挥所,由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十二军、十五军所属部队。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争夺战,敌军伤亡惨重,无力再发动大的攻势。到了12月初,志愿军粉碎了敌人最后一次猛烈进攻,完全稳固了阵地。战役结束后,五圣山前线指挥所奉命撤销,李德生返回十二军工作。上甘岭战役中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0万,炮兵火力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是朝鲜战场上战斗最艰苦、作战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打出了中国人的军威、国威。

在朝鲜战场上,李德生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反击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回国,1955年任军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德生在朝鲜战场尤其是上甘岭的出色指挥,为全国瞩目,也在他的军事指挥生涯中打上了永不褪色的光辉印记。

“我父亲从不争功诿过。”李和平说,多年来,他从不提自己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并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连子女们都不知道。“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我父亲才提起此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