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0版:新密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谱写党建三部曲 激发全镇新活力
狠抓党建工作 创建生态新密
打造和谐青屏
新密非公企业“党建模式”一举解多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党建工作加强 企业发展给力 个人价值提升
新密非公企业“党建模式”一举解多难
姚待献到新密调研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在新密,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数量多、发展迅猛,已占到经济总量的90%以上;面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党建工作相对薄弱和滞后,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不健全、作用难发挥的局面,新密市委选派100多名正副科级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专职党务工作者或党建工作联络员,不仅推进了党建工作、个人价值的再提升,对企业来说更是如虎添翼。

实践证明,新密非公企业“党建模式”一举解多难,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省委组织部,郑州市委、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全市推广新密经验。

广揽党务人才服务非公企业

据了解,为了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相对薄弱和滞后这一难题,新密市委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抓好三个重点,即有阵地、有机制、有人干。

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有人干”。在选用人才上,坚持个人自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双向选择与组织选派相结合、人岗相适与人尽其才相结合的原则,市委组织部在充分征求乡镇(办)、非公有制企业和协理员三方意见的基础上,从具备条件的正副科级协理员中择优选派,到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担任专职党务工作者,到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

同时,新密市委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任务,制定了专职党务工作者“善党务、懂经济、会协调、敢监督、愿奉献”的十五字标准,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等界限,从“双强”村党支部书记、退伍军人、行政事业单位退职离岗人员,特别是正副科级协理员中广揽人才,在发函征询、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的基础上,通过政审和测试,择优纳入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后备人才信息库。目前,信息库共储备各类人才662名,其中正副科级协理员126名,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据了解,目前,新密市建立党组织的257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选配了专职党务工作者,其中正副科级协理员100名。

专职党务工作者助推非公企业腾飞

“刚到企业时,企业生产的砖块大量积压在院子里,职工有情绪,企业领导也有情绪。”河南和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专职党务工作者方民权说,当时一天所销售的砖仅2万块,与经营要求相差甚远;后调查发现,这与企业的经营思路有很大关联。于是,他一边组织党员起带头作用,一边主动找到企业销售副总,协助销售副总搞销售。

从2010年9月18日开始到年底,企业实现销售1600万块砖。产品销售了,企业活了,职工看到了希望,干劲更足了。企业投资2万元建高标准党建活动室,新购办公用品,并配备职工电子阅览室、职工活动中心,确保党员开展活动有场所、职工学习有场地。“目前,在企业中,党员干活一马当先,职工更是踊跃申请入党。”方民权说

郑州真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牛永振说,他到这家企业一个月,刚开始不很适应。为了尽快融入企业,完善党支部建设,他从熟悉制度、生产、流程等开始,花了一个礼拜时间,调研发现该企业制度虽然很完善,但各部门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很差。于是,他把完善企业制度细节和党建工作中各人职责修订完善的建议提交给领导,得到了企业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

他还根据企业的需要,带队到郑州大学招聘技术人才,帮助企业处理各种外围事件、问题,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郑州新锦华(兴昌)煤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灵生说,专职党务工作者在企业发展中,是党支部与企业、企业与各行政部门、企业老板与职工、党员和职工、企业与当地老百姓之间的桥梁。不仅要保证企业贯彻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经营守法,还协调企业与社会的一些问题,为企业发展铺平道路。“因此,党务工作者既是企业发展的领航者,也是水手。”牛店镇副书记贾站峰说。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在一些公司办公走廊内、厂房的墙面上、生产车间等处,到处悬挂着“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立足岗位做贡献,创先争优当先锋”等标语,党员形象进一步被巩固和提高。因党员带头作用,企业的形象也进一步被树立和提升。

党务工作者服务非公企业是民心工程

据悉,新密市通过选派专职党务工作者,不仅极大地激活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还真正实现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人干、干得好的局面。协理员在各自岗位上,按照“三抓六有两保”(即通过抓组建、抓示范、抓提升,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专职党务工作者、有党建办公室、有规章制度、有活动开展、有经费保障、有档案资料的目标,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保证职工合法权益)要求,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发展党员,发展经济,以“三联两创”党建固本工程和党员“三定一岗”分类管理为抓手,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争创“五好”先进党组织,企业党员争当“五好”优秀共产党员,进而带动企业广大职工创先争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这项工作得到了新密市直单位的支持、科级干部的拥护,更得到了非公企业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孟建勋说,他来到公司后,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党员示范岗”、“我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工(团)共建”等活动,真正使党员身份亮起来、作用强起来、形象树起来,增强了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去年以来,公司新发展党员28名,近百名同志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专职党务工作者进入非公有制企业服务,抓党建,树企业形象,在无形中助推了企业的发展。”专职党务工作者张海栓说,这一做法很受广大企业的欢迎。

“选派协理员担任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是市委之明,是企业之福,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希望市委再选派2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来帮助我们做工作,使我们企业党建工作越抓越好,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振东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市委组织部把专职党务人员孟建勋派到企业任职后,企业的整体形象就树立了起来,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增强了,员工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推广和做大的民心工程。”

科级干部任职非公企业一举解多难

“刚过50岁,就从岗位退下来,整日无事可做,虚度光阴,为此心情烦躁;正在这时,市委组织部给我搭建了一个平台,推荐我去一家企业当专职党务工作者,尽管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我非常满足,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干好……”专职党务工作者方民权动情地说,如今,他生活得很充实,再没有刚退下来时的烦躁情绪。

新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红伟说,新密市委向非公企业选派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做法一举解多难,深受广大企业欢迎和青睐。

首先,在实践中,新密市委组织部调查发现,各乡镇和市直单位退居二线的正副科级党员干部政治坚定,经验丰富,也有继续发挥作用的愿望。通过选拔,双向选择,新密市委先后分两批选派的100名正副科级党员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专职党务工作者,抓党建,搞服务,成效初显,解决了“有人干”的问题。

其次是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针对非公企业的特点和任务,对选派到企业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建立了以“定岗、定责、定酬,县、乡、企业共同管理”为内容的“三定三管”工作机制,指导企业与专职党务工作者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工作例会、定期培训、述职述评、目标考核、表彰激励等制度,使他们工作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进一步完善了长效机制。

第三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市委要求选派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当好“三员”,即党委政府特派员、企业党建指导员和服务企业专员。

做到“三发”,即发挥作用、发展党员、发展经济。

落实“七好”,即把党的工作领导好、把政治方向把握好、把企业的事情参谋好、把职工的力量凝聚好、把企业的文化建设好、把外部的事情协调好、把进驻的企业发展好。

“选派科级干部任职非公企业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务人才难选问题,还解决了退二线干部难管的问题和服务企业难办等难题,得到了派出单位的支持、选派干部的拥护和非公企业的欢迎,实现了多方共赢。”张红伟说。

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提到专职党务工作者时说,实践证明,这些科级专职党务工作者到任后,结合岗位职责,主动融入企业、服务企业、发展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党组织设置、人员配置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先进、争优秀,广泛开展党群共建活动,助推了企业发展。“新密的党建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新密党建模式”得到省市领导肯定

新密推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委、企业、个人和社会的多赢,破解了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难题,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在新密市选派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座谈会上,郑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姚待献肯定地说,新密市这些年来党的建设、组织建设一直抓得很紧,抓得很好,抓得很细,抓得很实,在各项工作上,都能够走在全郑州市的前列,有一些工作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甚至到全国一些地方介绍经验,其他省辖市不少组织部门来向新密市学习。作为郑州市来讲,我们要积极推广新密市的经验做法。

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组织二处处长周斌在新密选派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座谈会上说,省委副书记叶冬松同志对推广新密经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贯彻落实省委领导的批示精神,把新密经验总结好、完善好、发展好,把新密经验宣传好、推广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