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热点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位空巢老人家咋没装紧急呼叫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偏瘫的王老先生在家滑倒起不来
用拐杖敲铁门俩小时
这位空巢老人家咋没装紧急呼叫器
晚报问了问,推广不顺利,用的不多
巡防队员把老人扶起来
生病了
按爱心呼叫器
医生来了

偏瘫的王老先生在家滑倒起不来

用拐杖敲铁门俩小时

提供线索的吴先生请来晚报领100元稿费,你发现的问题值得深思

读者来电

吴先生:颍河社区偏瘫的王老先生独自在家时突然滑倒无法起来,他艰难地爬到门口,用拐杖击打铁门两个小时,终于“叫”来邻居。

记得2008年,有些社区推广了一种专门为独居老人装的“爱心呼叫器”,要是能普及就好了,王老先生也不用一直敲铁门了。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文/图

新闻发生

楼上咚咚咚的声音一敲俩小时

30多岁的朱先生住在中原区林山寨颍河社区19号楼的二楼西户。

“我们以为是谁家装修房子,就没在意。”15日下午1点40分左右,朱先生突然听到楼上传来咚咚咚的响声。

响声一直不断,像是什么东西打到铁上。

朱先生想,装修是有噪声,就没好意思向邻居说。

下午2点30分,朱先生的女儿去上补习班,出门时,又听到咚咚的响声,她很害怕。

朱先生和女儿一起上到三楼,只见三楼中户的一家带钢筋窗的防盗门关着,但里面的木门半开着。

朱先生透过门缝向里看,只见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躺在地上,不停地用手里的拐杖一下一下敲打着防盗门。看到朱先生,他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

“我仔细听,他好像是在说:‘救救我,救救我’。我想开门进屋,但防盗门紧锁着。”

朱先生和女儿赶快下楼找人,正好看到巡逻至此的颍河社区巡防队员王义岭、李振祥等人。

老人滑倒起不来,用拐杖击打铁门求救

巡防队员赶紧跟着朱先生赶到现场。看到来人了,老人情绪有点激动,拿着拐杖仍继续敲门。

“你放心,我们帮你来了,你不要敲了。”队员对老人说。老人停了下来,可能是太累了,他拿拐杖的手也平放在了地板上。

防盗门无法打开,队员问老人儿女的电话,老人无法说出。

细心的王义岭发现,门锁右下角40厘米处有个拳头大小的洞。

王义岭靠近防盗门跪在地上,把手伸进去想把锁打开。经过近20分钟的努力,终于将防盗门打开,队员们将躺在地上的老人搀扶到床上。

这位老人自称姓王,今年63岁了,患病已经两年了。平时儿女不在身边,老伴是环卫工,中午12点出去清扫承包的卫生地段了,要到晚上8点左右才回来。

中午,老人滑倒无法站起来,当时他离门比较远,他艰难爬行了一段后,才用拐杖敲门来求助。到被救时,老人用拐杖击打铁门两个小时。

由于偏瘫的王老先生说话含糊不清,巡防队员一时无法联系到家人。

队员想帮老人叫120时,老人摇头不让。队员请来社区医生给老人检查。

昨天下午,巡防队员赶到王老先生家看望老人,邻居称,老人被女儿接走了。

新闻1+1

香港和广州的老人应急呼应系统已经相对成熟,而广州市也在三年前已经启动该系统建设。

资料显示,在香港,不少社区专门为独居老人或空巢老人备有随身携带、挂在胸前的一种呼叫器或遥控装置。老人一旦面临突发疾病、遭遇险情等“紧急情况”,只需要按动挂在胸前的遥控按钮,就可与社区服务中心联系,获得救助。

即使老人无法言语,接线员也可以通过电脑上弹出的老人资料,了解到老人的信息,及时与医院和负责照顾老人的服务员或义工取得联系,给予老人紧急救护。

2004年,天津市急救指挥中心开始为天津市空巢、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器,但这种方便老人的举措实施6年多来,要求安装紧急呼救的老人并不多,即使安装了使用的概率也很小。全市24万适合安装的老人,目前仅有600人安装,占可以安装的老人比率不到0.2%。

线索提供 吴俊成(稿费100元)

记者追访

紧急呼叫器用的不多

昨天,颍河社区工作人员说,2008年开始,相关部门在一些社区推广一种专门为独居老人设置的“爱心呼叫器”,每个社区免费装5户,算是试验安装。

“家中安装上那个呼叫器后,接电话一端是社区办公室。但是社区工作人员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守着,这个爱心呼叫器虽然安装了,但是利用率非常低,可以说不成功,现在没有听说在社区普及。”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说,2008年,政府专门为全市1万多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器。

就是在老人家中的电话上设置一个专用红色按钮,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中心联系起来。独居老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随时都可以按动红色按钮,120处将立即显示老人登记的信息,包括具体地址、年龄、既往病史及亲人电话等。

这个项目好像刚开始没多久就停了,可能是因为费用和相关问题,推广并不顺利,利用者不多。

昨天下午,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号工作人员说,从2008年以来,他们也接到独居老人通过紧急呼叫器打来的求助电话,安装的不少,但利用者好像不多。

在桐柏北路路西一新建小区,住户陈先生说,他家屋内就安装有一个红色按钮,与物业公司相通,也与119相通。

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说,2009年之后建的高层小区,每户屋内都装有这种红色按钮,“这主要是火警和匪警,以消防为主,当然也适用于老人,可是用的人极少”。

“这紧急呼叫器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记者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独居老人没听说过紧急呼叫器或者爱心呼叫器。

大多数老人对呼叫器还是很感兴趣的。

社区居民吴大爷说:“这紧急呼叫器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前一阵脑梗差点要了我的命,幸亏邻居及时把我送到医院。要是我家有这个呼叫器,我就能及时使用它了。”

魏先生原来住在中原路伏牛路口,因为单位搬到了东区,他和妻儿去东区住,70岁的母亲却不想离开老院子,因为这里有她的老邻居老朋友。

魏先生就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想装一个呼叫器,但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已经停止安装了,到时再通知他。

“我觉得安装这个东西没太大意义”

昨天下午,在颍河社区的赵老先生家,记者见到了他家安装的爱心呼叫器,呼叫器装在他的床头边上。

老赵说,这是他儿子提出给他安装的。呼叫器一直能用,但他从来没有用过。“我觉得安装这个东西没太大意义,儿女给我买有手机和电话,想联系谁也很方便。即使真病重了,就打电话叫120,也挺快的。”

“现在社区的独居老人,还是自己来拨打120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电话这种方式就医。”中原路一社区的卫生服务站的大夫说。

老人说

本报征集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人的生活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特别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未雨绸缪,建立老年人急救呼叫系统就十分必要。

如何让爱心呼叫器不成摆设,发挥更大功能,普及到老年人的生活当中,本报热线67659999期待您的看法和建议。

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