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考公办高中,符合省里规定吗?
记者:郑州市区以外户籍的初中毕业生,是市区初中学校的在籍学生,可以报考第二批的市级示范性高中。这些高中都是公办高中。这是否和省里规定的不能跨地市招生相违背?
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这是今年郑州市中招政策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和跨地市招生的概念不一样。
目前,很多家长来郑州投资、做生意,孩子从小就跟着,在郑州上小学,上初中。这部分学生,今年占了市区初中毕业生的三成左右,有近1万人。他们该上高中了,却要被送回老家上学。有家长反映,孩子回老家就读,学习习惯、课程都会脱节。很多家长说,这种政策对这些孩子来说太残酷了。
于是,我们今年对中招政策进行了部分修改,逐步放开了第二批次学校的招生限制。他们可以报考第二批次的公办高中。
为何放开?因为我们现在有条件了,这几年普通高中的建设和发展很快,可以容纳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还有一点,就是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公平读书的机会。其实,在北京,已经能够放开了小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限制,河南有些地市也放开了,郑州并非首例。
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处于“两难”境地。有些在郑州借读的学生,成绩非常好,但是不能报考省级示范性高中。因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一旦放开条件,肯定会挤占郑州市区常住户口的孩子上学。所以,目前我们逐步放开第二批次即市级示范性高中的招生限制。
志愿填报模式屡次更改,所为何故?
记者:今年,第一批次录取学校可以填报两所学校。几年前也曾经实行过这一政策,但是在第二年又改了,第一批次录取学校只能填报一所志愿学校。而在实行两年后,今年又增加了一所志愿学校。为何屡次更改填报志愿的模式?
市中招办主任田保华:在第一批次省级示范性高中里,考生可以选报两所学校,虽然是又改回去了,但和以前相比还是有所区别。
在去年实行每批次只能填报一所学校的时候,很多考生、家长反映,孩子本身成绩挺不错,但是由于填报志愿时没有选择好,选择了一所录取分数线较高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结果划线生、分配生、择校生等3次录取机会都没有抓住,考生的心理落差很大。
在第一批次省级示范性高中里设置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也是为了给优秀考生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和以前实行两所志愿学校的政策不同,今年填报第二志愿的考生,不能享受二志愿学校的分配生政策。这也是为了让考生和家长慎重选择志愿。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把握,选填第一志愿时,还是不要报得太高。
体音美特长生的招生方式为何变化?
记者:今年,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在招收体音美特长生时,由原来的学校初试变为市教育局举行初试。这一变化对学生意味着什么?是增加了难度,还是增加了机会?
市中招办:以前,考生要先参加招生学校的专业初试,学校初试合格后再参加中招办组织的专业复试。
今年,考生需要先参加市中招办统一组织的专业初试,初试合格后凭由中招办统一发放的专业合格证再参加由招生学校组织的专业复试。
这样调整,使考生由原先的只能报考一所特长生学校变为可以报考多所特长生学校的复试,增加了学生选择学校的数量。
今年上普通高中的机会是多了还是少了?
记者:今年市区初三毕业生上普通高中的机会是多了还是少了?
市中招办:2011年,全市初中毕业生87673人,其中市区在籍初中毕业生32366人。市区普通高中计划招生472个班,23366人,其中省、市级示范性高中计划招生13082人。也就是说,72%的考生可以上普通高中。
根据国家的规定,普通高中和中专、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比例应该是1∶1,对于郑州市来说,我们是省会城市,必须做全省的表率,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能够上高中。
从今年市区的初中毕业生人数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来看,郑州市区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普通高中和中专、中职的招生比例达到了7∶3。
不过,即使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远远高于中专学校,但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