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A05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是记者
沉痛的微博
十大健康最透支行业
媒体排第四
别看我们是记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这是记者
郑州日报记者:陈亚洲 职业史:39年

一线奔跑的超级老记者

“这行业不仅辛苦还高危”

“到今天,我还能坚持在采访一线的时间只有363天时间了,这还包括双休日的时间……”作为省会新闻界活跃着的年龄最老的记者之一,59岁的郑州日报记者陈亚洲已经在记者岗位干了39年,到明年5月份,他就要退休了,他表示自己现在做记者是论“天”来计算的,珍惜着每一分每一秒。

由于同是跑政法口的记者,陈亚洲和刘健十分相熟,当得知刘健离去的消息之后,他唏嘘不已。

“记者,这个行业,不仅辛苦,而且还是一个高危行业,随时面临着生死挑战,” 陈亚洲说,在他多年的采访经历中,就遇到了4次令他终身难忘的“险情”:

1996年9月15日,二七区兴旺砖厂发生重大塌方事故,他赶到塌方的两座土山之间采访,突然再次发生塌方,差点被“活埋”;

同年11月17日,在福寿街暗访时突遭歹徒袭击,他险些被“捅死”;

1999年5月26日晚,郑州街头发生一起两民警牺牲和两民警重伤的血案,他冒着随时可能挨歹徒冷枪的危险深入现场采访;

2004年6月10日,在赶往祭城采访行车途中,他坐的采访车也出车祸险些“光荣”。

…… ……

曾为一个新闻连跑5次现场

忙完时已经快半夜12点了

郑州晚报记者:徐富盈 职业史:13年

5月3日11时50分许,政通路一施工路段遇到塌方,两人被困在地下水泥管内生死不明。我连去5次现场,直到23点30分,采访才结束。

第一次:11点53分。我接到线索,放弃吃饭,急急跨上两轮助力车,带着摄影记者,10分钟后赶到现场。

消防队员钻入水泥管后发现无法救援,因为塌方太多,需要等专家到场研究。因为附近又发生一个事件,我暂时离开现场。

第二次:13点10分。我处理完后赶回现场。现场民警称,他们正在调集挖掘机,计划破路,需要上报审批。此时我又遇到其他采访,暂时离开。

第三次:15点许。我再度赶回,挖掘机已开始挖路面,因种种情况开挖比较难,一直到17点许只下挖了3米深。考虑到报社发稿时间,我留下线人观察,回单位写稿。

第四次:18点20分许。在现场的民警打来电话,说看到人的衣服了。我飞速赶到现场,遗憾的是,被埋的两名农民工因为时间太长,已没有呼吸了。

第五次:23点30分。我回来写了稿件,报称两人已死亡。看晚10点的郑州电视台新闻时,发现其中一名挖出的男子被抬上车时,右手好像动了一动。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赶忙跑到摄影记者廖谦家里,他刚睡下,又起来开车和我一起辗转几家医院确认,等忙完时已是23点30分了。

一天最多去6个现场

每天都像在赛跑

王文凯:河南商报记者 职业史:8年

王文凯说,他平均一天至少要跑3个现场,最多的时候一天6个现场。

每天早上6点40分,不论头天晚上采访多么晚,他到这个点都很自觉地醒来,“我也可奇怪,感觉就像身体里有个定时闹钟一样”。

醒了后,刷牙洗脸,简单吃个早饭就上路了,然后就是不停地赶现场,赶完这个马上赶另外一个现场,用文凯的话说,“每天都在路上赛跑”。

上午采访完,下午3点赶回报社写稿。如果其间没有重大采访,只有这会儿能够在办公室静心写稿。

7点左右写完稿子回家。晚上,有时候碰上个重大采访,还得去。

他说,前段时间有一天晚上,经三路上一家夜总会,凌晨两三点,门前发生打斗。

接到线索他就去了,寒风中,他采访了近1个小时,回家睡了几个小时,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

怀孕8个月

挺着大肚子跑新闻

现在担心

干不动了咋办

小芳(化名):省会某报社记者 职业史:8年

说起这些年的职业经历,小芳难忘她怀孕8个月挺着个大肚子出热线现场的事,“大热天,我赶到时,媒体记者都在那儿,一位男记者说,‘都啥时候了,你老公还让你出来跑’。”

小芳也很无奈,报社每个月都有考核任务,而产假只有半年时间,“现在歇早了,回头再上班,孩子就要遭罪。”

一直到还有半个月就要生产时,小芳终于放下手头的工作。

而这还是源于一次被采访单位所“逼”。当时,线口单位通知另外一家记者采访时,特地说:“还不请假,我都不敢喊她过来采访,万一坐公交车出个啥事,可咋办。”

这几年,小芳的工作岗位还算稳定,采访也做得比较得心应手,但是,“有时候真是累啊”。

每天一闭眼,就是想选题,一睁眼,就是看发稿了没,因为那关系到收入、关系到考核。

现在“奔四”了,有了新的忧虑,干不动了咋办,“单位还要我吗?单位要我,我又能干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