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2版:记者心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黑人兄弟
你上晚报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黑人兄弟
你上晚报了
看到晚报,他装模作样看起来

黑人兄弟

你上晚报了

讲述人:郭韬略 晚报首席记者

去年的世界杯,去南非这么一个遥远的国家采访,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当然不能仅仅有足球,有球星。那里的人、事、房子、车子……一切的一切都是很好的报道题材。而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身边的人当然是最好的采访对象。

于是,房东和他的女儿,为我们开车的司机、中国超市的老板、球场的保安,都陆续成为新闻主角登上国内的各家报纸。“你现在在中国都成名人了,很多人都会知道你。”每次采访完,同行们都会这样半开玩笑地跟对方说。

这个黑人哥们一直想上报纸

通过互联网,我们的采访对象总能很及时在各家报纸的电子版上看到自己的形象,当然,这或多或少都会为人带来一种荣誉感,或者说是满足感。

普迪是在世界杯的后半段才到我们那里的,活儿很辛苦,但普迪并没有什么怨言,并且很善于从中找乐儿。

和之前的司机每次都是严格按照时间去驻地接我们不同,普迪几乎每次都会提前来一会儿,也不急着催我们,还喜欢主动找人去台球房较量两局,性格外向随和,一来二去,普迪和我们就变得“无话不谈”。“有机会我们也写写你,让你上上中国报纸。”有人这么说。不知道这话是不是起了一定的作用,随后的普迪对我们的“采访”更加配合。有一次在他的车后备厢里发现了一个非洲鼓。“这怎么玩儿啊?”我们问。二话不说,普迪拿起鼓在院子里就载歌载舞表演起来,看着不少人都拿出相机拍照,他的表演也愈发卖力。

可惜因为和我们认识晚了,很多同样题材的内容已经发过,普迪始终没能“上报纸”。世界杯决赛那天,普迪照例提前来到驻地接我们去赛场。“这就是你们的报纸?”他指着我桌子上的一份《郑州晚报》,那是我出国时顺手放在行李箱里的,虽然早已经“过时”,却一直没舍得扔。

得到肯定的回答,普迪拿起报纸装模作样地看起来。虽然“大字儿不识一个”,但看上去却相当认真。“没颠倒着拿,你已经很棒了。”这个评价让普迪很得意。我也顺手拿起相机把这场面拍了下来。

时间过去了快一年,这一次普迪终于能够登上“中国报纸”了,也算是我帮他实现了这个小小愿望。虽然他肯定对此无从知晓,但人总是要讲信用的吧。

我身边的读者

从晚报追到手机报

讲述人:陶莎

晚报社区部编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我已经跟随晚报走过9个年头。我有不少朋友是晚报的超级拥护者。

我有个高中同学是最执著的体育爱好者,他天天废寝忘食地研究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以及裁判说明。有次我们一起吃饭,我跟他说:“订一份晚报吧。”他马上说:“你送我一份看看,好了我就订。”没想到这家伙这么吝啬,唉!谁知道没多久他主动找上门要求订晚报,说晚报的体育版非常不错,后来每年他都找我续订,成为晚报体育版的忠实读者。

我的老公是《中原手机报》的超级读者,天天走哪儿都是手机不离手,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看手机报,晚上睡觉前也是看手机报。到单位上班见谁跟谁说晚报手机报好看,天啊!快成手机报推广员了,我经常跟他开玩笑:“我们手机报真应该给你发面锦旗,太执著了。”

其实所有的读者都是一样的,不管以什么样的口味,都是在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一些对于心灵的抚慰,一些力量,一些智慧,还有浪漫的想象和真实的生活。

在这里,祝《郑州晚报》改版9周年生日快乐!

听说因为他犯了错

老人送来100元

讲述人:范光华

晚报社区部主编

虽然工作有7个年头了,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编辑部,和读者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不多。

做记者的两年间,即便有些小插曲,也因为平淡慢慢淡忘了。

但2006年左右,刚做记者时认识的一个老人,却时常联系,难以忘却。

初相识,他是我的采访对象。因为没有核实清楚,他口中的丽江,成了我笔下的漓江。

再相识,他是我的纠错者。稿子见报后,他打新闻热线,指出我的错误。

在接到热线转来的线索后,我赶紧和他联系,核实是否写错了。

知道自己错了,我很紧张,电话中给他说,完了,我要被扣分,被罚钱的。

没想到的是,这位认真的老人,第二天竟然大老远跑到单位,给我送了100元钱,说都怪自己没讲清楚。

当时我不在,同事不知原委,替我收下了。等我知道的时候,老人已经回去了。我要给他送,他死活不同意,坚持说是自己的错。

无奈之下,只好给他充了100元话费,算是还了钱。

但这份人情,却是还不了的。

此后,虽然未再谋面,逢年过节,总会互发短信,送上祝福。

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有人宽容对你,是种幸运。

那,就把这种宽容,当做激励,更用心地工作,回报热爱你的读者。

我与“日本八路”的

邂逅

讲述人:邢进

晚报新闻中心记者

我与他相逢在2008年9月到10月期间,本报推出郑州解放6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的过程中。

为了纪念在解放郑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我来到郑州烈士陵园采访。

在墓园的一角,意外地发现了长眠在这里的松井实。

他是日本京都人,所在部队是中野九纵,是政治部前方战俘收容所医护组的一名医生。隔着60年的时光,凭借极其有限的资料,要还原松井实的故事,是非常艰难的过程。

在原来九纵老兵的帮助下,我了解到,松井实是在太行山抗日战争中被俘虏的士兵,被感召后加入反战同盟。

1947年,太行军区着手组建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松井实被整编入战俘收容所医护组,一年后,他在解放郑州的战役中牺牲。

写下松井实的故事后,我和同事们萌生了寻找他远在日本的家人的想法。

几经周折,虽有大阪中国归国者协会、日本厚生省的协助,但最终因为年代久远、线索太少而告失败。

这个结果让人唏嘘,但我并未感到遗憾。毕竟,我为此努力了。

如果有机会去日本京都,我一定会洗净双手,为松井实奉上一枝盛开的樱花。

讲述人:李萌

晚报新闻中心记者

一份报纸让我相识

“桐柏路”

与网友“桐柏路”相识是2007年10月,那时郑州地铁进入实质规划建设阶段。

“你好,我是晚报读者,我很想详细了解郑州的地铁建设。”QQ上跳出的一个临时消息窗口。“呵呵,好呀。”

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开始在网上讨论郑州建设地铁的事情,但从来没有见过面。从郑州地铁的规划,到正式进入开工阶段,每一次地铁建设节点,我们都通过QQ相互联系沟通。

“桐柏路”是我的众多读者之一。有很多时候,我看到“桐柏路”在网上论坛发布一些我写的地铁稿子的转帖,让大家进行讨论,也因为“桐柏路”的转帖,很多读者更关注郑州地铁的建设信息。

老先生的话

让我难忘

讲述人:卢培天

晚报财经新闻中心主编

2010年12月18日,我去讲《2011年股市操作策略》。讲完课后,一位老先生围上来对我说,你XX期点评的股票涨了多少、XX期点评的股票跌了多少……如数家珍,两个月内点评的股票都讲得很仔细。

老先生的一席话,让我非常感动,也深感责任重大。回来后,我对同事说:“以后做版、选稿要更认真,更仔细,尤其是荐股,一定要慎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280254 2011-05-31 00:00:00 二 黑人兄弟<BR/>你上晚报了KeywordPh看到晚报,他装模作样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