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8版:走出郑州看全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动态规划,突出岭南特色
“走出郑州看全国”系列采访活动——广州站(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动态规划,突出岭南特色
再现广州“六脉通渠”的文化特色,“和谐拆迁”创造“猎德奇迹”

规划

保持动态规划

“闭幕式上,河南塔沟武术学校表演的节目,让我们大为惊讶,正是有这些优秀表演者的支持,才有亚运会开闭幕式的精彩呈现。”广州市规划局副巡视员董运广说,正是借助亚运会契机,以珠江新城花城广场为代表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在世界面前大放光彩,亚运会举行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上经常游人如织。“但是,鲜有人知道,新城市中轴线从规划诞生到建成,历经了18年,其间我们多次检讨,不断完善和调整,不是颠覆,而是细节的完善和理念的提升。”

董运广认为,珠江新城能够顺利继承下去并且不断优化,原因有二:一是尊重规划的严肃性,广州一直致力于规划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向市民公开、民主地征求意见,成立专门的法规处,每年会出台相关的法规来约束不能轻易地改动规划。二是规划并非一成不变,是跟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通过规委会和专家来保持与时俱进的动态性。

提及珠江新城的规划和建设,对于郑州未来发展有何意义,董运广认为,“珠江新城的规划和建设,其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地下空间开发”。

董运广解释说,地下规划可以很好地缓解交通压力,一般而言,CBD是城市交通压力最大的地方,光靠地面的红绿灯很容易造成拥堵,立交桥又影响城市美观,所以地下交通规划很有必要。另外,开发地下资源,形成地下休闲购物中心,将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检讨自优机制

广州的城市规划发展起源于一部纲领性的文件。

2000年夏天,来自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5家国内规划设计单位齐聚一堂,近百天的辩论和争执,在万众瞩目之下,《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傲然出台。“在当时,国内还没有出现为城市发展制定的战略规划,广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会上制定的“咨询—制定—检讨—优化”的检讨自优机制更是在接下来的11年里,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成为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活机制”,不断为广州发展剪裁更合身的政策。

从2000年“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解决了广州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思路的战略问题,到2003年、2006年两次对规划进行检讨调整,2007年,新增“中调”,使城市发展形成“十字拓展”态势,再到现在提出的中心城区调整为5大功能区,城市发展不断在动态更新。

2010年广州赢得了世界规划大会“国际杰出范例奖”,这是国内第一个荣获全球规划最高级别奖项的城市。“颁奖词里把广州城市发展规划概括为独创性、动态更新、前瞻性研究等,其中动态更新的保持依靠检讨自优机制,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有局限和弊端,只有不断地检讨调整,才能始终与时俱进,引领发展。”

治理

突出独特岭南文化

广州仅存的旧护城河只有3000米长。从北向南穿过三条中心城区主干道直入珠江。这曾是一条以“四害”温床、“六乱”死角而闻名的“旺地臭水沟”。

如今,这“臭”名昭著的河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近东濠涌的水岸边,迎面扑来的是绿荫红花,绿树间是一条条人行小道,许多市民在小道中休闲、散步、遛狗。道路的两边种满了具有岭南特色的花木,高低错落,风情万种。

与东濠涌同样实现巨变的还有100多条河涌,如今,在河涌边戏水、休憩成为广州街头新景。

为了让昔日广州水城的风景得以再现,广州市对市内河涌、湖泊及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改造,经过整治的东濠涌,新增了1.6万平方米绿地,恢复了河涌的原生态,再现广州“六脉通渠”的文化特色,建成了亲水生态休闲文化走廊。“此外,在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护和开发时,广州市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加强历史文化古迹的修复和整治,确保旧城空间肌理和整体格局得到最大的保护。”

改造

创造“猎德奇迹”

在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的东面,有一片岭南风格的祠堂建筑群,它在摩天大楼、金融机构林立的珠江新城里并不突兀,反而让现代化的珠江新城有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该祠堂建筑群是因猎德村而留存重建的,在此前广州规划建设CBD珠江新城的过程中,有着900年历史的猎德村也被包含在内,进而作为“城中村”被改造重建。

“3年前,这里到处是歪歪扭扭的土路,路边污水臭气熏天。楼与楼之间贴面而建,屋里进不来阳光,白天也要开灯。”猎德村村民刘军时回忆说,去年11月,村里花费50多万,在村内共设了808张宴席桌,庆祝猎德村回迁。

如今的猎德村由20多座高楼组成,拥有标准游泳池、足球场、羽毛球场,俨然一个高档社区。村民出门几分钟即可抵达新城市中轴线,珠江美景一览无余,“小蛮腰”、海心沙、猎德大桥尽收眼底。

猎德村的改造最终实现了“和谐拆迁”,没有引发非正常上访,没有发生一起强拆,被称为猎德奇迹。

借鉴

开发商垫资、政府出政策、村委会协助

有这么一个细节,猎德村中原有5座祠堂,在改造过程中,这5座祠堂被整体搬迁,改造完成后,5座祠堂全部移回猎德村。

“在猎德村的改造中,政府只是一个仲裁者,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支持,由村经济实体作为主体介入拆迁过程。”董运广说,这种模式不但可以确保拆迁者的合法利益,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猎德村对村文化的保留与传承。

在改造方案中,猎德村创造了“开发商垫资、政府出政策、村委会协助”的模式,由一家公司作为拆迁整合平台,通过垫资支付将土地腾挪出来后,再由政府拿出来公开拍卖,之后负责拆迁的公司可以拿回垫资。

猎德村域被猎德大桥分为桥东、桥西和桥西南三部分:桥东为复建安置区,桥西南留给村里建酒店,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项目,并保证村民获得长期稳定的分红。桥西地块拍卖融资,共拍得46亿,足以支付3年来所有复建安置、搬迁等的费用,节余部分全部留给村集体发展经济、改善村民福利。

如今,猎德村改造已经作为一种模式被学习和借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280458 2011-05-31 00:00:00 二 动态规划,突出岭南特色KeywordPh再现广州“六脉通渠”的文化特色,“和谐拆迁”创造“猎德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