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4版:指尖韵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手指的节奏
我们的效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手指的节奏
我们的效率
晚报记者 王梓 图

手指的节奏

我们的效率

由于受出版时间的限制,组版员必须在短短的三四个小时内完成3至4个版面的组版任务。正是有了组版员的高效组版,才可以留给编辑与校对更多时间,提高报纸的出版时效。所以,组版员的速度也决定了能否按时完成版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的今天和昨天

讲述人:金驰

郑州晚报组版员

那一年,我失业了。失落与迷茫中,我买好车票,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初到北京,一切都是陌生的。好在,在朋友的帮助下,凭着我打字速度的奇快,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一家出版社打字的工作。

在出版社工作的日子里,我时时刻刻关注着河南报业的动态。北京这个大都市虽然繁华,但我总觉得这里不适合我。在北京工作了半年多,听说郑州晚报要全面改版,并且正在大规模地招兵买马,我坐不住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在我坐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的心早已飞回到了魂牵梦绕的郑州。

我如愿应聘到了郑州晚报社工作,看着曾经熟悉的工作,我的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曾失业过,也曾在大都市迷失过,因此,我更珍惜现在的工作。

我从小就对新闻媒体工作有一种崇敬,渴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新闻人,哪怕是最基层的一员。

怀着对郑州晚报的热情,也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我学会了排版。如今,每每看到经过自己精心排的版面在第二天见报时,我的心里很是欣慰。我自豪,因为我爱蒸蒸日上的郑州晚报。

那是一份永久的珍藏

讲述人:杨卫萍

晚报组版员

我应该算是晚报的老读者了,父母是老郑报人,当时还是铅版。听我妈说,早前做一个副刊版,要提前一个星期,过程很是复杂:首先要拣字工人对着手写稿把一个个的铅字放在一个铅盒里,为了印刷,每个铅字都是反放的,看着就有一定的难度。拣完一篇稿子就要打印出来,然后送校对,然后由排版工人按编辑画好的版样放在一个相当于报纸那么大的盒子里,每篇稿子之间还要用那种粗粗的铅条隔开,那时最担心的就是换稿子,换一篇稿子。整个版都要大动一遍。我那时还小,这些也只是听父母说过,印象中的排字车间里有一排排一人高的架子,上面放满了铅字,那时一张四开的大报估计得需要好多人拣字排版。

毕业后,我有幸成为激光照排的第一批工作人员,进厂的第一天就是练基本功——录入,刚听到这个词还觉得那么陌生,第一次面对电脑,第一次面对全然陌生的工作,有一点新鲜也有一点兴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感觉到了枯燥,甚至产生了厌恶,每天背字根表,就那么几十个键,一天不知道要敲击多少遍!七八月份酷暑难耐,那么多机器产生那么多的热量,热得一盆盆的水泼下去不久就蒸发干了。噩梦般的几个月,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那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哪有现在敲击键盘像弹钢琴一样的享受?录入几年后改为组版,对于我这么笨的人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幸亏有老同志的帮忙才让我又迈过去这个坎儿。

2002年晚报改版,我从日报来到晚报,又是一个重新的开始,不仅是我,也是整个晚报的开始,面对新同事、新环境,还没来得及去熟悉去适应,就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因为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摆在面前——这一天,要出100版!录入,组版,改大样……昏天昏地的一段时间,终于在2002年6月1日那天奉献给读者一叠厚厚的报纸。9年过去了,至今我还珍藏着那份报纸……

邻居的赞美

讲述人:陈媛媛

晚报组版员

“晚报是咱老百姓的报纸!”一句话说出了读者的心声,也说出了晚报在读者心中的重要性。

冯阿姨是我家的邻居,也是晚报的一位忠实读者。她告诉我:“我们家订晚报已有30多个年头了,从晚报没改版之前,就和晚报结缘了,直到现在我还一直保持着读报的习惯呢!”

冯阿姨告诉我,她家每年都要订一份晚报,因为她觉得家里如果少了份晚报,就好像缺了点什么。毕竟这是多年的习惯,晚报已经成了她离不开的“好朋友”。冯阿姨还说:“之前,你们有读者纠错活动。这个活动很好,既促进了读者与报纸之间的互动,还增加了读者对报纸的信赖,而且还提高了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刚开始,我一直都不知道怎么参加这个活动,如果读者提出了错误,晚报会怎样对待?后来,还是跟我孙子请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晚报登出的‘错误曝光台’,才知道晚报是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位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的!”

从此乐在其中

讲述人:张妍

晚报印务

我老公是郑州晚报的老读者了。在2005年以前,他只是一名忠实的读者,后来,报纸版面越来越丰富,有很多和读者互动的策划专题开始陆续推出,他就跃跃欲试了。

记得他最早参与的是互换物品活动。几乎每个周末,我和老公都要去参加。通过这些活动,既开阔了视野,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同时还把自己不需要但又舍不得扔弃的东西换到了自己所需的物品。还有一次,晚报推出六一儿童节祝福特刊。记得当时,老公刚出差回来,就和我商量一定要参与其中,让宝宝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女儿当时正好1岁零1个月,我们便把她的照片和亲人的寄语登在报纸上,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得到了节日的祝福。

再后来,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成了晚报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参加了诸如换客、燕子看房团购、跳绳比赛、爬楼梯大赛、低碳骑行、植树等活动。每一次,大家都是那样的开心踊跃……

这是温馨的“家”

讲述人:王志方

晚报图像编辑

我是郑州晚报的一名图像编辑,每次拿到报纸时,妻子就会骄傲地指着报纸上的图片对刚满7个月的儿子说:“乖宝宝,看爸爸多棒,以后等你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一名图片编辑。”儿子还不会理解妻子的话,但他稚嫩的小脸上似乎表现出对我这个爸爸小小的崇拜。也就是这一点小小的崇拜,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在晚报努力工作的信心,同时也加深了我与晚报之间的感情。

我们知道图片编辑是一份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不但需要专业的技术,更需要灵活与创新的思维,报纸图片是报纸的眼睛,而每一张未整理与修改的图片就像一个个粗糙的石头,需要我们精心地去打磨。看着一张张完美的图片,我会被自己的小小成就感所包围。

我们的晚报我的家,在这个充满温馨的家里,我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同时,我也感激自己的妻子及父母对我工作的支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280583 2011-05-31 00:00:00 二 手指的节奏<BR/>我们的效率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