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7版:青梅煮酒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同看晚报的你
如今在哪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同看晚报的你
如今在哪里?

同看晚报的你

如今在哪里?

居高声自远

非是籍秋风

讲述人:王伟锋

结识《郑州晚报》是在十多年前,那时的我刚从家乡小城考进郑州轻院控制系深造。大学期间,学习不是很紧张,因此我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读书看报。虽然学的是工科专业,但我对文科类的知识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浓厚兴趣,我喜欢新闻、文学、艺术和写作。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许多报刊都是我关注的对象,它们是哺育我成长的肥沃土壤,使我不断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文化素养。

尤其在我加入轻院的“驼铃文学社”之后,社里成立了一个大学生记者团。文学社要求我们多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在能力范围内,用大学生的视角,借助手中的笔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文化宣传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很自然的,我开始把《郑州晚报》当作自己新闻写作的老师。因为身在郑州,对于报纸上所刊载的诸多新闻事件,自己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人。那么,站在记者的角度,如果换成是我,这篇新闻报道该怎样写?题目该怎么拟?在不断的读报学习和练笔反思中,我的新闻写作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先后有多篇新闻、散文稿件被校报和省市电台采用。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小县城工作,虽然离得有些远,但每次出差赴郑,我始终喜欢看《郑州晚报》。2004年冬天,我到郑州进行为期三年的学历提升进修。课后,在校门口的报刊亭买了份《郑州晚报》,我惊喜地发现《郑州晚报》改版了,报纸增厚,容量加大,内容丰富多彩,版面活泼灵动,尤其是报纸副刊所刊载的文章更为好看耐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作为一份发行量遥遥领先的都市报,《郑州晚报》华丽转身,以她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作为《郑州晚报》的一名普通读者,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

能够在《郑州晚报》上发表文章,一直是我多年的心结。只是苦于自己水平有限,写作的文字始终难登《郑州晚报》的大雅之堂。但我坚信,有梦想就会有希望,有希望就会有动力。业余时间,我笔耕不辍,用手中的笔抒写五彩的人生,虽屡投不中,依然屡败屡战。功夫不服有心人,我的一篇文章《幸福的红苹果》终于被陈泽来编辑慧眼识中,刊登在2009年9月18日晚报的“观星台”副刊。这篇文章发表后,先后被江苏的《盐城晚报》和北京的《当代文萃》杂志转载。这让一直在写作大门之外徘徊的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字被认可的成功和喜悦,仿佛暗夜中看到了一线曙光,让多年醉心写作却没有方向感的我一下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此后,又有多篇拙作在晚报副刊发表。从读者到作者,实现了质的跨越。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郑州晚报》以及编辑的无私培养是分不开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值此《郑州晚报》改版9周年之际,写下上面的文字,以表达我对它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冬天里的一把火

讲述人:魏得强

那一年,我毕业后漂泊到了郑州工作。刚刚参加工作,手里没有多少积蓄,我就在偏远的南阳寨租了廉价房子。从南阳寨到我工作的地方,需要穿越大半个城市。

城市的公交车缓慢而嘈杂。为了打发这无聊的一个小时,我总是在上车前买一份《郑州晚报》看。随手翻阅报纸,了解一天的新闻,也了解着这个亲切而陌生的城市。是的,我的心情就如当时的冬天一样寒冷,我躲到这个城市,也在躲避着内心深处一份受伤的感情。我并不希望寒冷的冬季里,这个同样冰冷的城市能暖化我的一颗心。

照例在车上看报纸,晚报《商都纪事》中的故事引得我笑出声来。身边一个清纯的女声飘到耳畔:“能借我看一半吗?”我抬头,一个短发齐耳的姑娘正对我微笑着。我赶紧把手中的报纸递给她一半。这个姑娘,应该和我是同“路”相怜,我早就发现,我们经常同时上的72路车,又同时下的72路车,然后一起奔走一个站点,她向南,我向北。我曾经驻足望着她走进了一个写字楼里。

有了第一次的交往,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接触,南阳寨比较偏,上车时总有座位。一上车,我就会主动把报纸分给她一半,然后我们再交换过来看。慢慢地有了交谈,从报纸内容到各自的生活情况,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我感觉到自己对这个女孩有了依恋感,有的时候车来了,她没有来,我会故意等下一辆车。看她匆匆忙忙地奔跑过来,我会开玩笑似的说:“怎么这么巧,我们又相会了。”她也很高兴的样子,完全不知道我的诈,然后一起上车,一起看报。那一次看完一半报纸,我抬起头看她,不觉感到一股温暖涌遍我的全身,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除了同事,她是陪我时间最多的人呀!正想着,她也把头抬了起来,四目相对,都莞尔笑起来,她的脸忽然飞起了一抹红晕,我也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

我想邀请她一起吃一顿早餐,可不知从何处说起,总在想着下一次一定创造机会。但是我发现,一连三天都没有她的身影出现了。第四天,我一直等待了五辆72路车通过,也没有等到她。她辞职了吗?出事了吗?我莫名地慌乱起来,我冲动地想给她打一个电话,掏出手机,却忽然想到我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电话、她工作的单位。那一天,我惩罚自己走了五站路,最后迟到、受罚。

一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72路车,依然买一份《郑州晚报》看,但总是不专心,总希望突然之间有个清纯的女声在我的耳畔想起。但是什么奇迹都没有出现,看到的是一张张冷漠而焦急的脸。那一天我打开报纸,看到晚报新增了一个栏目,免费寻找同城的朋友。我灵机一动,何不在《郑州晚报》上寻找她一下呢?怀着一份忐忑的心,我写下了对她的寻找:

同行72路车的你,同看《郑州晚报》的你,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你是一把火,温暖了我寂寞而寒冷的心,但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你了,如今你在哪里?

最后我留下了电话号码,我并不敢心存侥幸能真的再次遇到她,只是把心中的一份感激表达出来。然而想不到的是,报社的编辑竟然真的把我写的内容登了出来。更想不到的是,在那一天里,我收到了五个陌生电话,好几条短信,通话之后虽然都是误会,但我心里仍然暖融融的,原来,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这个城市里,经历着同样的故事,《郑州晚报》像一把火,温暖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还在继续,我慢慢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份依恋。我时常在想,她会不会偶尔想起我,想起我们一起看《郑州晚报》的日子?

晚报助我当老板

讲述人:李巧会

大学毕业后,我怀着创业梦想来到了省会郑州,打算开一家饭店,自己当老板。开饭店,我没有选择闹市区。我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在闹市区可能还来不及扑腾,就被餐饮业“老大”挑下马来。经过左挑右选,我在郊区选了一处门面房,开了家“自然美”饭店。

饭店开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总是门可罗雀,顾客寥寥。我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粗略算了一笔账,店里一个厨师加上四个服务员,我那点资金,要不了半年准得消耗干净。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却心如火燎。父母不时打电话来询问情况,说实在不行就盘给别人算了,权当交了学费,回来再干点别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我觉得就此偃旗息鼓,真是无颜过江东啊!

一天我百无聊赖,来到郑州火车站闲逛,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想如果这里的人随便到我店里去几个,我也不用犯愁了,可这毕竟是一厢情愿。

这时,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儿拿着《郑州晚报》过来了,我买了一份,随便翻了起来。突然,上面一则小故事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五个家伙》。说的是默瑞尔的故事。

默瑞尔原是弗吉尼亚州一个普通的白领,他的工作是销售股票和债券。家里有四个孩子正在上学,负担沉重,压力可想而知。

一天,他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说:“孩子,爸爸只有这一点积蓄,你们看,如果爸爸送吉姆上大学,马特和查德的学费就肯定不够了。”儿子们集体沉默了。默瑞尔又接着说:“爸爸曾经在大学里帮助经营一个宿舍楼的厨房,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办个汉堡店试试。即便不成功,只要饭店能经营下去,你们至少还有一份工作。”

默瑞尔也没有十分把握。但他记得万豪酒店创始人威拉德·马里奥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餐饮行业里要获得成功很简单,只要东西好吃、价格合理、环境整洁,你就一定会有客户。几个儿子觉得这话十分有理,最后都决定放弃上大学,一家人共同创业。这就是快速食品公司五个家伙的创立故事。五个家伙就是指默瑞尔家中的五个男子,四个儿子加上爸爸。

他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了马里奥特的三个原则,好吃、不贵和干净。对于其他的经营理念和想法,他们从来不理不顾。他们甚至专门挑地理位置较差的地方开店。店面装修也简单,门口只挂上饭店的名字,五个家伙。他们把大部分的心思花在好吃上面。

现在,“五个家伙”已成为美国快速餐饮业成长最快的公司。

“东西好吃、价格合理、环境整洁。”我心里默念着这12字的“真经”,如获至宝。回到店里,我立即带领大家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信心满满的告诉大家,记住这些话,坚持就是胜利。

慢慢的,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渐渐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自此,《郑州晚报》成了我的挚友,我们风雨相伴,不离不弃。

如今,我成了家,在郑州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可爱的女儿,我给她取个名字:正婉。意在让她记住,是《郑州晚报》给了我们一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改版后的《郑州晚报》变得更时尚,更好看了。我们祝愿在未来的日子,郑晚办得更俏丽,更给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280603 2011-05-31 00:00:00 二 同看晚报的你<BR/>如今在哪里?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