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4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红色线索请告诉我们
上甘岭战役敌机投下燃烧弹
他身上的衣服被烧个精光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耿长三老人参加过上千次战斗,经历生死无数
上甘岭战役敌机投下燃烧弹
他身上的衣服被烧个精光
历经战火洗礼的耿长三老人 张锡磊 图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手持手榴弹向敌人的工事进攻。 晚报记者 王梓 图(翻拍) 空降兵某军军史资料,请勿转载

上甘岭战役敌机投下燃烧弹

他身上的衣服被烧个精光

耿长三在巩义人气很旺,但大多数人却叫不出他的名字。人们常常用“胸前挂满军功章的那位老军人”称呼他。

1929年,他出生于巩义市米河镇。1944年参加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时,还不足15岁,在此后将近10年的军旅生涯中,曾参加了上千次战斗。

在湖北广水,子弹曾擦着他的头皮呼啸而过;在南阳渡河时差点没被淹死;在卢氏,钻进麦秸垛中躲过敌人搜捕;在上甘岭战役中,敌机燃烧弹把他身上的衣服烧了个精光……

按照耿长三的话来说:早已数不清楚自己死过多少次了。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在碉堡周围埋上炸药包,日军眼睁睁看着电线被破坏

5月24日,在巩义市孝义镇敬老院内,我们见到了耿长三。

今年已是82岁高龄的他,身材高大,头脑清晰,对于自己经历的每次战斗,他都有着清晰的记忆。

“我经历过上千次战斗,只能大概给你讲讲,如果详细讲,两天也讲不完。”

耿长三出生于巩义市米河镇,终身未娶,侄子时不时来看看他。

1944年5月,日军攻陷巩义时,他才15岁。

但日军的残暴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在站街鳌岭张家坟里,日军把16名抗日人士绑在木桩上,让新兵练习刺刀,16人全部遇难。

在鲁庄,日军将农民王怀山绑在树上,割耳、剖腹、摘心。将农民陈大同绑在电线杆上,先割舌、挖眼,再一片片割肉,最后挖掉心脏。

在黑石关,日军强奸、轮奸妇女120余人,其中上有60多岁的老太太,下有十一二岁的女童,其中遭轮奸致死的就有6人。

…… ……

“日军的许多暴行都是我亲眼所见,心中那个气呀。”耿长三说,“皮定钧率领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一进入巩义,我就毫不犹豫地参了军。”

耿长三参军后被编入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三团一营三连。

日军占领巩义后,为加强通信联络,到处架设电线。

“那时候我们最经常干的事就是割电线,扒铁路,搞的日军无法与外界联络,也无法运输物资。”耿长三自豪地说,“我扒铁路很在行,都是趁夜晚干的,日军对地形不熟悉,追也不敢追,怕遭遇埋伏,只有干着急。”

对于一次割电线的经历,他很自豪,连说“那次战斗太过瘾了”。

当时负责割电线的是巩县抗日一区区干队,耿长三所在部队负责掩护。他们悄悄地在敌人碉堡周围安上了炸药包,警告守护的日伪军如果敢开枪,就拉响炸药包,吓得敌人动都不敢动,干着急,眼睁睁看着电线被割掉了3万多米。

曾和李先念一起跑操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10月,耿长三随部队南下。

“那一段时间,战斗非常密集,几乎每天都在打仗,宝丰、鲁山、桐柏、唐河、汝南、息县,这些地方的战斗我都参加了。”耿长三对当时的战争场景还有非常清晰的记忆,“在攻打汝南县城时,把被子往头上一蒙,怀抱炸药,就向前冲,有战友架起云梯攻城,我爬了几次都被掀了下来。”

当时国民党守军已经没有子弹了,他们就点燃鞭炮冒充枪声。八路军听出来是鞭炮声后,攻势更猛,一个个手榴弹被扔到城墙上,国民党军队很快支撑不住,弃城逃跑。

宣化店位于河南和湖北交界处,1946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解放行政公署移驻到此。

耿长三来到宣化店后,部队进行了整编,他被编入中原军区警卫团一营三连,负责保护中原军区机关及李先念等领导。

“李先念每天都起得很早,几乎天天和我们一起跑操。”在耿长三的印象中,李先念还和战士们一起种水稻、水菠菜和小芹菜等,经常和战士们有说有笑。

中原突围时,经常几天吃不上一顿饭

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当年6月,国民党调动30万大军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礼山之间的狭长地带。

“在中原突围中,几乎每天都会有牺牲的危险。”耿长三说,当时,按照部队命令,我们把许多装备都丢弃掉了,轻装突围。因为草鞋在泥地里行军坏得很快,最后就把身上多余的衣服撕成碎片,先拧成布绳,然后再制成“草鞋”,这样能穿得久一些。

耿长三在跟随李先念向西突围时,飞机时常在上空盘旋,扔炸弹。

“每遇到飞机轰炸,我们不会朝一个方向跑,总是左躲右闪地蹦起来跑,在敌机的轰炸下,每天都有战友牺牲。”

耿长三和战友们几天吃不上一顿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在湖北广水,耿长三所在部队正准备渡过一条大河时,敌人的飞机来了,他为了躲飞机,衣服都跑丢了,战友们也都跑散了,最后聚拢了10多个人。

当时他们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准备煮点米汤喝,但刚把米放进锅里,敌人的飞机又飞了过来,耿长三他们起来就跑。

那次他们忍受了3天的饥饿才找到做饭的机会。

对于耿长三来说,这样的挨饿经历还有很多,饿得最长的一次是在抗美援朝时的上甘岭战役中,7天7夜没有吃饭,靠吃雪来维持生命。

渡沙河,河水冲走许多战友

在耿长三的记忆中,几乎每天都有战友牺牲。而死神也时时刻刻危及着他的生命。

讲起趟水过沙河的经历,耿长三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的许多战友转眼都被洪水冲走了,但因后面有追兵,虽然牺牲很大,部队还是要趁夜晚过河。”

耿长三他们夜晚到了沙河边,把衣服全部脱光,起先所有人都拉起手,一起渡河,河水先是到膝盖,然后到胸。

当时沙河的水流很急,他们手拉手组成的人墙,使河水的冲击力变得更大。许多战友转眼之间被洪水冲走了。

最后部队领导改变策略,把所有人手拉手变成每两个人手拉手过河。

耿长三说,和他一组的那个战友比他个子矮一些,河水很快淹到了他的脖颈。

那位战友和耿长三商量,咱们还往前走不往前走了。

“肯定要向前走,不走就会被追兵打死。”耿长三和那位战友说,“你往前走一下,然后我向上拉你一下,你趁机呼吸呼吸。”

“还好是我们俩命大,朝前走了没有几米,河水就开始渐渐变浅。”耿长三感叹。

遇到土匪的那次经历,让耿长三现在还感觉到后怕。

有一次发烧,因体力不支,他掉队了。

和他一起掉队的还有三四个战士。

他们正在伏牛山中行走时,忽然从玉米地里冲出来一帮土匪,对耿长三他们大喝:“把枪放下。”

“我们在掉队前,有部队领导看我们几个体力有些弱,就让我们把子弹给了其他战士,并嘱咐我们,你们慢慢地朝部队的方向走,如果实在走不动了,就把枪砸坏,去老乡家躲一躲。”耿长三说,“所以我们几个虽然还都有枪,但已经没有子弹。”

但耿长三和战友并没有放下枪,并对着土匪大声喊道:“你们过来,咱们拼吧。”

土匪看着这架势,灰溜溜地跑了。

“我们当时就想,我们把枪放下,肯定会被打死。”耿长三有点后怕地说。

“上甘岭,燃烧弹把我的衣服烧了个精光”

耿长三指着胸前的军功章说,这些军功章中,有几个就是抗美援朝时颁发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就到了广水,被编入湖北独立三团,先是剿匪,后来就种植水稻。

抗美援朝爆发后,他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奔赴前线。

1950年7月,耿长三和战友们从湖北广水坐了一周的火车才到了丹东,又被编入炮二师。

“那时的汽车烧的还是木炭,我们从宽甸进入朝鲜境内,边修道路,边向前进军。当部队进入朝鲜境内150公里,才被敌人发现。”耿长三说,“当时敌人还很奇怪,说朝鲜人民军已经被打得不会动弹了,这是哪儿来的部队呀。最后才知道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朝鲜打仗打得异常激烈,在耿长三的记忆中,最长的一次战斗打了7天7夜,他的连长被打掉了一个膀子。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当时都上了冻,雪下得很厚,他们经常蹲在雪窝里,躲避敌人的轰炸。

有一次敌人的飞机飞到耿长三的上空向下投放了一枚燃烧弹。

“燃烧弹把我的衣服给烧了个精光,我只好光着屁股又去领了一套军装。”

上甘岭战役打得非常艰苦,有一次他们部队的所有官兵3天3夜没有睡觉,一直在挖掩体,隐蔽炮位。

但敌人的炮火还是很凶猛地向他们部队攻击,耿长三在一次敌人的强力攻击中负伤。

“敌人的炮火打来,我就朝着炮口前面跑,蹲在炮口下的战壕内,但头部还是被炸得流了血。”耿长三说。

从朝鲜回国后,耿长三回到了河南。

上世纪80年代,巩义市建设光荣院,就让我们这批立过战功的住了进来,也就是现在的敬老院。

“我现在生活过得很好,住院治病都是国家管,居住条件也很好,饮食起居都有专人负责。”耿长三说,他现在最大的遗憾是自己不认识多少字,不能把自己的这些经历整理出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