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紧扣热点 数学整体难度低于去年
英语试题出现“7选5”新题型
今年是河南实行新课改第一年高考。相对于去年高考,语文学科的变化较大:试题和语言都紧扣热点, 带有鲜明的新课改色彩。英语试题也出现了“7选5”的新题型,都是和新课改紧密相连的。晚报记者 张勤 张竞昳
【语文】
点评名师:张定勇,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河南省骨干教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紧扣热点,没有偏题怪题
今年是河南实行新课改第一年高考,张定勇老师说,相对于去年高考,语文学科的变化较大:试题和语言都紧扣热点, 带有鲜明的新课改色彩。所考题型都在考试大纲规定范围,没有偏题怪题。
“背诵默写强调初中内容,这一点是往年没有的。”今年语文试题背默涉及《论语十则》、《醉翁亭记》里的名句,张定勇老师说,名句背默只要工夫到位就等于是送分题。诗歌鉴赏考试分值加大,变为11分。成语病句仿写都重视基础,没有太大难度。
今年高考试题的文言文阅读《宋史·何灌传》,与去年相比,难度相当,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要注意细节。现代文大阅读采用二选一式的选考题模式,兼顾到考生的个人爱好,给考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选考文本阅读中,增加了探究性试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语言运用题”依然是块试验田,也是高考命题求新、求活、求亮的密集区,新举措常常会在此推出。今年考查长短句变化属于出乎意料。衔接连贯题目涉及食品安全热点话题。
张定勇老师说,总体看,今年语文新课标试卷题型比较平稳,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形式上体现新课改精神,大部分题都是平时练过的题型,只要平时努力踏实都能得到非常理想的分数。
关于作文,昨日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今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作文从哪些方面写比较好?张定勇老师和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轩明老师昨天又再次提起。
两位老师认为,今年的新材料作文“中国崛起的特点”紧扣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张定勇老师说,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要做书呆子,不要机械生硬地沉浸在书本知识中,而是要深入生活,关注热点,用心感知,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他们说,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考生的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个立意:为中国崛起而自豪骄傲。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方能赢得别人的认可。
第二个立意:西方开始关注中国崛起,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开始增强,同时也说明西方在警惕中国,作为当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中国崛起。切不可骄傲自满,仍要韬光养晦。
第三个立意:既要肯定我们的成绩,中国崛起是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中国人艰苦创业的结果,但是崛起后又要关注我们的不足,改进我们的环保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关注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等。
第四个立意:“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这句话可以作为作文重点。这是材料的“切入点”。作文只要围绕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6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
第五个立意:以小见大,结合任何一个侧面来写作也是不错的构思。如和平崛起,负责任的崛起,关注民生的崛起,城市新貌的崛起,开放的崛起等。
“国际影响”方面可以谈温总理访日,姚明、刘翔、李娜等体育健儿的光荣。“民生改善” 方面可以谈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科技水平”方面可以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科技研究国,花在科技上的开支仅次于美国,高铁、歼-20、中国成功研制的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神舟飞天等尖端科技。从过去的半封闭到今天的全面对外开放,从过去的生活贫困到今天的总体小康……
【英语】
点评名师:昝亚娟,郑州十六中高三英语教师,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专家、河南省级名师,郑州市首届十大杰出教师
老师预测准了
高考试题比平时的练习题容易
英语科目是高考最后一门科目。昨日下午走出考场的同学们轻轻舒了一口气。
昝亚娟老师说,不少学生反映,试题的难度适中,除了完形填空对学生造成麻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外,单项选择、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都比较好做。
昨日下午,记者要采访昝老师,请她谈谈对今年高考英语新课标试卷的感觉。“我先把试题做一遍吧,这样会有一个更深的体会。”昝老师很认真地做完了一套试题,才接受采访。
她说,今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完全符合老师考前的预测:高考试题的难度比平时练习题的难度要低一些。整体来讲,本套试题比较平稳,难度适中,既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又保持了英语试题的相对稳定。
最容易失分的题是“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仍然沿袭了多年来常用的夹叙夹议的文章,讲述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昝亚娟老师说,这篇完形填空是本套试卷中最容易造成学生失分的试题。
由于完形填空所讲的故事情节稍微复杂,所以有些中下层次的学生在一些细节上难以准确把握,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斟酌,还可能造成失分。
另外,与往年相比,单选题的难度稍稍增加了一点点。试题的题干简短明了,设置的语境清楚易懂,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合理,重点考查了中学阶段的主干知识。第24题是15个单选试题中最难的一个,考查的是be用于现在进行时,表示主语一时的表现,这种用法在平时的练习中出现得较少,因此学生会感到陌生,做题时没有把握。
创新:阅读理解的新题型“7选5”
首次采用新课标试卷,英语试题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阅读理解。
昝亚娟老师说,阅读理解部分是本套试卷的亮点。“7选5阅读理解是施行新课改地区采用的一种创新题型。”她说,阅读理解考查了考生整体把握分析文章段落大意和具体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设置主要是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推测生词只有一个,主旨大意题只有2个。
其中,A篇文章比较简单,B篇试题和C篇的难度适中,D篇文章多为细节理解题,容易处理,而E篇文章的语意连贯性强,逻辑性强,试题难度不大,因而学生做起来也不费周折。
书面表达可以适当发挥
英语试题中的书面表达同往年一样,体裁为应用文,要求写一封书信。
材料如下:假设你是李华,正在一所英国学校学习暑期课程,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得到学校辅导中心(Learning Center)的帮助,请按照下列要点写一封信。1.本人简介。2.求助内容。3.你的联系方式LiHua@1236.comPhone12345678。要求100词以内。开头结尾已经给出。
值得注意的是,试题中写作的要求具有半开放性的特点,对考生来讲,在完成内容要点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发挥。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
【数学】
点评名师:殷成斌,郑州中学优秀教师
尊重科类差异,实施人文关怀
文理科数学试卷的差异更加明显,以便适应高校更好地选拔人才。主要体现在:一是相同试题进一步减少,同一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试题进行考查;二是文理考查的程度和思维类型显著不同,文科偏重于计算的条理性,强调通性通法,而理科侧重于运算的严谨性,在通法的基础上加强抽象思维的考查。这些差异说明了新高考下的试题的确是紧扣考纲的,也是紧承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这对于树立文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也是对理科学生的一种思维促进,更是对不同科类学生的人文关怀。
试题整体难度低于去年
不管是文科试卷还是理科试卷,今年数学试题的难度都略低于去年,尤其是选择填空题,试题考查知识点单一,除极个别试题外,很少有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知识点的问题,文理科解答题题型及分布位置与去年新课标卷大致相同,试题都比较平和,易于考生稳定答题心态。第17题文理都考查了数列的运算,题目是在复习中反复训练的基本问题,较去年数列试题更易得分,便于考生进入做题状态。第18题的立体几何难度下降的幅度尤其多,去年的立体几何问题对平面几何的知识要求很高,而今年文理科考生对所给图形都非常熟悉,文科学生极易上手,而理科学生利用题中所给垂直关系,易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解决所有问题。19题的概率统计也不是大问题,20题、21题尽管不容易拿全分,但考生可以采用分步得分的办法还是可以的,选做试题中平面几何难度稍大,文科学生不易下手,不等式很容易,只要方法选择合理,这两道试题都属于简单问题。
稳定与创新并存
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数学卷整体稳定,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题型结构、赋分设计稳定, 12道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4道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6道解答题共70分的结构,与平时我们训练的试题相同,考生比较熟悉。二是考查的内容稳定,大题牵涉到的知识点为: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统计与概率。选做题(平面几何与不等式),这也与平时我们训练的试题相同,虽然平稳是主流,但在问题的情境和设计形式上也不缺创新的亮点。例如选择题第6题,三视图的问题不再考查面积、体积的计算,而是注重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解答题第19题,仍旧是概率统计的问题,但从形式上还是有所变化的,特别是第二问通过分段函数给出随机变量的数值,并注重频率和概率的内在联系。
注重对各种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新课程数学考试说明中特别提出了要加大对考生能力的培养,试题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一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三视图的问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尤其是文科填空题中“球的组合体”问题。
二是考查运算能力。试卷中的一些问题,看上去很好上手,可是如果算法选择不得当,很有可能浪费大量时间。
三是考查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理科第20题第1问中求曲线方程,如果直接翻译代数语言也能求出,但运算量相对较大;如果能恰当地将向量语言转化为几何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是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选择题第12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方程与函数零点的知识,这道题并不难解决。
总体来看,文理科试卷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这与高考的考查原则和目标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