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耗资数千万的仿古建筑
建成3年没用,拆了
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这是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保护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然而在2008年建成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在今年三四月被拆除,中间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使用过。为什么耗资数千万元的仿古建筑建了不用,还要拆掉呢?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应金华参与了大慈寺街区的规划论证,他介绍说:“(大慈寺街区)建了有五分之一,建起来以后市里不满意,感觉和文殊院一样啊,他们不喜欢。”
根据锦江区危改中心提供的数据,拆掉的仿古街区建筑面积将近一万平方米。应金华介绍,成都地区仿古建筑施工成本是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由此推算,造价是四千多万元,这跟此前媒体报道的“仅土建就将花费四千多万元”能够吻合。一建一拆,四千多万元的投入化为乌有。锦江区外宣办解释说,太古地产和远洋地产20亿的购地款当中,还包括地面这些仿古建筑的价钱,政府并没有损失。不过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也许政府没有损失,但是说穿了这些直接、间接损失都是老百姓的损失。”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