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自5月31日刊登“2011暑期爱心助学大行动”消息以来,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响。许多低保家庭的家长来到报社给上学困难的孩子寻求帮助,与一份份的贫困证明同来的是一摞摞品学兼优的各类奖状和证书。其中身患癌症的张先生一家的苦难经历引起了活动组委会的关注,2008年本报曾报道过张先生一家的苦难生活,不少爱心人士还为他提供了帮助。 晚报记者 雷群芳
不幸接连降临到这个家
“15年来,我的家没有过过一天平安的日子,如今孩子又面临着失学的困境。”张先生说,早年的时候,他和妻子都是工人,单位经济效益不好,收入也不高,那时虽然生活有点艰难,但还能维持基本生活。2003年单位破产后,夫妻双双下岗,为了维持生活,养活两个年幼的女儿,他跟妻子就在外面打工挣钱。不久,他就感到身体不舒服,一检查患上了鼻咽癌。
患上癌症后,张先生肌体的抵抗力不断下降,他又查出患有脑溢血、脑瘤等多种疾病,原本就很拮据的家庭更加困难了。
之后,看病求医把本不多的积蓄花完了,为治病卖掉了房子,他们搬到了城中村里。后来为了孩子上学,他们就回到户口所在地租了一处廉租房。“现在他们住在40多平方米的小屋,没有电器,家具也都是好心人捐赠的。祸不单行,2007年张先生外出时又被车撞了,腿部受伤的他到现在还需要借助拐杖。”与他居住了几年的邻居靳大妈说。
张先生身患多种疾病,无法工作,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就压到了妻子身上,因为要照顾多病的丈夫,妻子一直也没能找到一份固定工作,只能抽空给别人洗衣服挣钱,有时候,还去街上收废品、捡瓶子卖些钱。
如今,也由于多年的劳累,张先生的妻子患上了多发性子宫瘤,病魔无情地折磨着这一对多难的夫妻。
苦难家庭走出坚强姐妹花
“我的孩子都非常优秀。”张先生自豪地说,上高一的大女儿张柯和上初三的小女儿张蕊都很爱读书,成绩优秀。姐妹俩获得的竞赛奖状和三好生奖状有厚厚一摞。大女儿张柯现在已经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了。
“孩子不仅学习好,还非常孝顺。”张先生说,现在两个孩子都在学校住宿,虽说每到周末才能回家,但是一回家就忙着帮妈妈干活,打扫屋子,做饭,给我熬熬药。孩子们总说,妈妈忙了一周,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小女儿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名人们遇到困难坚持活下去的事迹,鼓励爸爸坚强起来。
张先生说,每月几百元的城市低保根本不够一家人生活的,虽然有好心人的接济,但孩子每年的学费、住校生活费和学习资料费哪一样都得要钱,为了能继续学业,姐妹俩每年假期都要打零工,挣学费和生活费,尽量减轻妈妈的负担。
“去年寒假,大女儿白天去卖报,晚上帮妈妈洗衣服。”张先生回忆说,小手在刺骨的水里一洗就是几个小时,手冻得裂了个很大的口子,妈妈心疼不让她干,她却说她身体好,多干点没啥,冬天手冻裂了,天一暖和就好了。我听了,心里难过,只能偷偷地哭。”说到这儿,张先生声音有些哽咽。
绝症父亲寻求帮助
“我的病很重,恐怕将不久于人世了,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两个女儿。”张先生说,家里已经拿不出钱来供孩子上学了,一想到孩子辍学,他的心就如同被刀割一般。
“小女儿张蕊马上要升高中了,军训费、学费、资料费、住校费、生活费一大堆,家里因为治病还欠了很多外债。”面对困境,张先生显得有些绝望。“看到郑州晚报登出‘2011暑期爱心助学大行动’的消息后,我看到了希望,希望爱心人士能帮助俩孩子继续上学。”张先生说,两个孩子还写了立志诗,彼此鼓励着要考入北大或清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爱心培训机构征集仍在继续
本报“2011暑期爱心助学大行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培训机构纷纷表示帮助贫困家庭的学子继续学业。
郑州市区贫困家庭学子或爱心机构报名参与此次活动,有两种报名参与渠道:拨打晚报教育热线67655022直接报名,或发邮件至hdzw2009@163.com。
报名结束后,主办方将邀请有关机构和业内人士共同筛选确定入选名单。最终入选者将在名单公布一周内得到相应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