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方法和思想,让你的孩子把考题当“原题”
刘涛解析平行线学校846名学生进入好中学的“秘籍”
很多家长在孩子五年级的时候,就想给找个签约班,想吃个“定心丸”,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竞赛中获奖,想让孩子考上一个好的中学……最后才发现:成绩才是唯一有效的“签约”。
没有“签约”的最好“签约”班
2011年平行线学校在 “西安交大少科班招生考试”、“小升初”、“希望杯”和“华杯”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1.初中部有10人考入西安交大少科班(郑州共17人)
2.在“小升初”中,到6月17日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我校被枫杨中学、实验外国语中学录取235人,约占郑州录取人数的32%(该录取人数是长期在平行线学习的学生,不含仅参加平行线组织的“小升初”考试的学生),被一中分校录取343人,被郑大附中、郑州中学57中分校录取268人,整体进入好中学的比率达到了92%,学校的金杯班、精英班、快班被家长称为没有“签约”的最好“签约”班。
3.在“华杯赛”竞赛中,平行线学校共有516人获奖,其中111人获一等奖,176人获二等奖,229人获三等奖。
4.在“希望杯”竞赛中,平行线学校共有620人获奖,其中2人以满分的成绩获金牌、3人银牌、210人获铜牌,126人获省一等奖,136人获省二等奖,143人获省三等奖。
这些成绩取得的“秘籍”是:注重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学习,最终让你的孩子感觉“小升初”题是学过的“原题”。
一、学什么样的数学?
(平行线课堂例题)科技小组演示自制的机器人,若机器人从点A向南行走2厘米,再向东行走1厘米,接着又向南行走2厘米,再向东行走2厘米到达B点,则B点到A点的距离是( )厘米。
(A)3 (B) 4 (C)5 (D) 7
解析一:用初中的知识解
如右图:AC长4厘米,BC长3厘米,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是5厘米。
评析:如果小学过多这样学“奥数”,只是把初中的知识压到小学来学,孩子很难变聪明,很难在“小升初”中取得好成绩。
解析二:动手操作
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画一个标准的图、量出AB的长度。
评析:此题这样讲,重点给孩子渗透动手操作的思想,有了动手操作的习惯,你会发现今年很多“小升初”题真的很简单。
解析三:用小学最基础知识“巧”解此题
如果在A点放一个大礼包,你可以从C点、B点出发,谁先到A点,大礼包就是谁的?
选择C点(点到线垂线最短),所以AB的长度不能是3厘米和4厘米。
如果在A点放一个大礼包,都从B点出发,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呢?
选择A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AB的长度不能是7厘米。
因此,此题选择(C)
评析:用最基础的知识解答看起来很“难”的问题,是小升初的一个重要考点。
总评:真正的奥数学习是要通过“简单”问题的教学,渗透孩子一辈子都需要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绝对不是难题的集训、不是初中知识压到小学来学。
二、闭着眼睛能做小升初题?(正反想问题)
(平行线课堂例题)用10棵树栽成5行,每行4棵怎么栽?
解析:很多奥数书都会把这道题当成趣味题,给出五角星的答案,很少有教师去深究这道题的根源,实际这个题本质就是反着想问题,别人都在点10个点连5条直线,而我们可以画5条直线找10个交点,把树栽到交点上就可以了,你会发现这道题闭着眼睛就能解答,而且可以画出好多种答案。
试一试
1.(某中学2010年入学测试题)用6棵树栽成4行,每行3棵怎么栽?
2.(某中学2011年入学测试题)甲有4个饼,乙有7个,又来一个人,没有饼,三个人平分吃了这些饼,第三个拿出11元,11元怎么分给甲和乙?
3.(某中学2011年入学测试题)一个少年去卖鸡蛋,他给第一个人鸡蛋的一半加半个,给第二个人剩下的一半加半个……当他给第六个人剩下的一半加半个,正好卖完了,求他带了几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