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2版:地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继《疯狂十小时》之后《海家班》爆笑上演
“微”言大义
土地市场“集体焦虑”
上海再现高价房
单价24万元
楼面价直逼4万元
全国最贵宅地义乌造
资金瓶颈破解
保障房建设有望提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土地市场“集体焦虑”
症结需向哪里“下刀”?

北京市朝阳区土地储备贷款的每天利息,就相当于购买一架飞机。据昨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从2009年至2011年5月,北京市土地储备贷款总规模已经超过2500亿元。从2011年初开始,大规模还本付息已经开始,每月需还本付息在100亿元以上,而今年1~5月,北京土地出让总收入不过250.61亿元。而朝阳区土地贷款,每天需要偿还的利息在1300万元以上。土地出让收入难以支撑还债的险局已经出现。点评人:梁冰

土地曾经被认为是驱动房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随着楼市不景气状况的持续,这个上游市场已经明显感受到寒意。

尽管无论开发商还是业内专家,都认为眼下是最好的拿地时机,但开发商拿地兴趣已经因为调控政策而大打折扣。

而上述北京的土地市场或许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据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披露的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5月,尽管不少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较上月有所上升,但相比去年同期,有六成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下降。

今年1至5月,多数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有所下降,土地市场整体表现仍较为平淡,尤其以北京、杭州、上海等房价较高的城市的土地市场降温最为显著。

严厉的调控政策仍会持续下去,限购等政策不会轻易在年底退出,企业在这种预期下,自然不会有大规模拿地举动。

另外,开发商参与土地买卖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还存在一些特殊原因。如在商品房用地中配建保障房,北京市采取比例不低于5%,而郑州则为10%。在较低的利润率之下,必然使开发商的拿地热情降低。

目前,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依赖扩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土地的出让来获取收益,地方政府主要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这样客观上促使了多卖地、快卖地、早卖地、贱卖地,牺牲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而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土地财政主要来源于土地保有的税收环节,不是依赖土地的增量环节。因此,国土部有关官员表示,中国要学习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机制上来研究土地财政的问题。

而在北京的土地财政危局中,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一系列对策,如加快推地大力推出包括CBD核心区地块在内的精华地块,提高投标价格得分在评分中的权重,以及求助保险资金借新还旧等。

然而,土地储备中心和保险资金进行合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资金之困,但这也只是把今天的问题拖延到明天。“因为还了银行的钱,却又重新欠了保险公司的钱。”并且,保险资金相较而言规模太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的融资问题。因此,要根本解决问题,还需向体制开刀。开放项目,出让国有股份,引进社会资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