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8版:郑医迎百年庆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1954年,她出生在“公教医院”
难忘郑州人民医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百张笑脸迎院庆”定格第七张笑脸
1954年,她出生在“公教医院”
退休之后的她不甘于享受安逸的生活 依然决定从事教育工作

“百张笑脸迎院庆”定格的第七张笑脸,属于一位退休的幼儿教师。

1954年,王娅出生在郑州人民医院的前身——郑州公教医院。

虽然已年过半百,但王娅的笑脸依然文雅清丽。

“文革”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8年艰苦的知青生活,返城工作后的诸多不如意……过往岁月里的挫折和坎坷,没有在王娅脸上留下一丝痕迹,而是沉淀出一种淡定从容的豁达气质。

如今,已经退休的她依然选择回到学校,教书育人,和纯真的孩子们朝夕相处。

晚报记者 邢进 实习生 杜世民/文

晚报记者 白韬/图

医务人员的热情服务 57年后仍历历在目

初见王娅,我们惊讶于时间对她的偏宠。

那张五官酷似影星的脸,看上去如此年轻,让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跟57岁这个年纪联系起来。

王娅的妈妈王鹏辉已经83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她是互助路小学的离休干部。

1954年,王鹏辉在当时位于老坟岗附近的自由路小学做教导主任,因为学校成立不久,事情比较忙,虽然怀着身孕,她仍然从家里搬了出来,吃住在学校。

王鹏辉的丈夫在杜岭街小学工作,他们的家也在附近。

自由路小学离解放西路的郑州公教医院很近,恰巧学校有位姓黄的老师,她的哥哥当时就在公教医院当医生。

王鹏辉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郑州公教医院的技术、条件和服务都比较好,就决定到这家医院生孩子。

1954年3月26日清晨,王鹏辉开始阵痛,由于之前已经生过一个女儿,她知道这是快要生了。

王鹏辉十分镇定,她收拾了必需的物品,还去街上买了些卫生纸,一个人赶到郑州公教医院生孩子,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丈夫。

等到丈夫得知妻子要生的消息,赶到医院时,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王娅已经出生了。

虽然隔着57年的漫长光阴,王鹏辉仍然对郑州公教医院的热情服务记忆犹新。

“根本不需要家人陪护,从入院到出院,都是医护人员全程照顾”,她说,生完孩子躺在病床上,医生护士忙前忙后,不断进来嘘寒问暖,问身体有什么不适,让人感觉格外温馨。

王娅生下来个头并不大,体重有5斤多,因为这一胎又生了女儿,本来期待着生个儿子的王鹏辉有点小小的失落,但是丈夫喜欢孩子,不断地开导妻子。

“他说我们校医室的医生家里,生了八个女儿,女儿是爹妈的贴心小棉袄,多好啊!”

第二个孩子降生的喜悦,丈夫的宽慰,医护人员的耐心照料,让王鹏辉那点小小的失落很快就消失了。

几天后,她抱着王娅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经历过坎坷和磨难 但她依然保持平常心

1960年,王鹏辉调任互助路小学教导主任,直至离休。

王娅的小学时代在互助路小学度过,初中则是在附近的十六中。

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条件也比较好,王娅最美好的回忆,都留在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因为父母都是老师,学习方面有便利条件,我学习一直都很好,和同学们相处也很愉快。”

可是,王娅少年时代的幸福时光因为大时代的变迁而终止了。

初中毕业时,王娅还不满17岁,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她插队到郊区的侯寨农场,成了一名知青。

由于家里的成分高,出身不好,王娅受尽了歧视和各种不公平待遇。

“那时候上大学都要推荐,不管你表现再好,只要出身不好,也没有被推荐的资格。”

而招工也是这样,好的机会都给了“根红苗正”的同学,像王娅这样的“黑五类”、“可教子女”,只能眼睁睁看着。

就这样,王娅在乡下待了整整8年,方才返城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

此刻,王娅坐在妈妈家中说着往事,临街的窗外,梧桐树叶的斑驳光影洒落在她沉静如水的面庞上。

“说起过去,虽然我有很多烦恼和不如意,但人生就是这样,相比其他人,我不能算很好,但过得也不算太糟,知足者常乐。”

希望能与妈妈一起 为郑医庆祝百岁生日

2004年,跟孩子们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王娅办了退休手续。

儿子也早有了稳定的工作,如今的王娅已经到了享受生活的年龄,但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她始终抛不下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现在,王娅受聘在郑东新区一家幼儿园当老师,每天在西区和东区之间快乐忙碌地奔波。

“因为家就在对面,不上班的时候我经常过来陪陪妈妈,跟妈妈一起吃饭、聊天”。

妈妈王鹏辉从郑州晚报上看到“百张笑脸迎院庆”的活动,就“自作主张”给王娅报了名。

“人老了都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聊天的时候妈妈总是说起我出生时的情形,也总是提到当时公教医院的医护人员有多么照顾她”。

这是什么样无微不至的照料,让人57年来都念念不忘?

王娅说,她一直不知道怎么表达对接她来到世上的那些医生和护士的感激之情,“参与这次活动,总算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虽然不经常去郑州人民医院,但是王娅却对她出生的医院十分关注:“我知道这个医院各方面都很先进,不论是技术还是服务水平,在市级医院里都是拔尖的。”

现在工作的幼儿园同事,有些去过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也都对这家医院评价很高:“我总是会很骄傲地告诉她们,我就是在这家医院出生的!”

有时候去上班,王娅会路过郑州人民医院的东区分院,对于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步伐,她也会惊叹不已。

“等到明年院庆的时候,我希望能和妈妈一起为医院庆祝100岁生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