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献礼90-2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半部电台 红色电波激荡中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半部电台 红色电波激荡中国
“最小的司令部”指挥“最大的解放战争”
红军第一部电台旧址——龚氏祠堂

半部电台创建了红色通信的起源,在报纸的缝隙中练习抄写情报,在最简陋的房间里破获敌人的情报……巍巍井冈山,涓涓延河水,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一道道激荡在革命根据地上空的红色电波,90年来,通信始终与党的事业血肉相连,为保障党政军通信需要,为支撑革命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略的重要贡献。

红色通信的鼻祖——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缴获的半部电台。

战争时期,通信是革命的耳目。(《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红军时期

半部电台开创红色奇迹

1930年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在吉安富田设立了苏区第一个邮政管理机构——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5月,颁发了“赤色邮政简章及工作大纲”,发行了苏区第一枚“赤色邮政”邮票。

1930年12月,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缴获敌人的一台半收、发报机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1931年1月,朱德、毛泽东决定组建无线电队,任命王诤为队长,冯文彬为政委,刘寅为报务员。

1931年1月6日,在宁都县小布红军总部参谋处所在的一栋院子里,王诤、刘寅和几名红军战士,在靠东北方的一间房里打扫布置报房,建起红军第一部电台。

1931年9月底,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迁驻瑞金叶坪后,为便于驻瑞金各中央机关和工作人员公文信件传递,成立了中央邮政局。

1932年春,中共中央又同湘鄂西、鄂豫皖中央分局(由苏区中央局转)建立了无线电通信,组成了中共中央无线电通信网,亦即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央军委指挥全国红军的通信网。

1932年7月,中央苏区已开通特别快递班邮路干线15条。

1933年,赣南苏区的瑞金、于都、兴国、宁都、会昌等县都架设了电话线路,县与县之间,可以互相通话。

1934年1月中央成立一、二、三、四局,二局主管无线电侦察,由无线电总队从事侦收工作的人员和电台组建而成,曾希圣任局长。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后,军委总台用无线电把会议精神迅速传遍全军。

长征时期

“红星”闪耀长征路

193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离开遵义,进行了中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在毛泽东机动灵活、用兵如神的战役指挥中,无线电通信和侦察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中,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几乎都是通过无线电通信及时传达到各部队的。当时,军委3局负责通信联络,代号是红星3科。侦听破译工作则主要由军委2局负责,代号是红星2科。

1934年10月,红军通校改为通信教导大队,在长征路上坚持办学,边行军边学习,大休息时教员讲课。为此,周恩来说:“长征路上办学校,这是新鲜事。你们要告诉后代,说红军在几十万敌人围堵下,在敌机轰炸的间隙,仍然坚持学习电台技术,这可是相当宝贵的教材啊!”

1936年10月恢复了中央军委通信学校,校长吴泽光、政委曾三(后王诤兼),为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1945年10月起,在军委三局的指导下,又相继开办了西北、西南、华东、东北军区通信学校和东北电信工程专科学校,就地培养机要通信干部。

抗战时期

无线电就是革命的耳目

抗日战争期间,军委三局组建和新建了抗日根据地的通信部门与分队,建成了从延安向全国各地部队辐射的无线电通信网,有力地保障了党和军委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挥。

1940年春天,从苏联返回延安的周恩来带回一台广播发射机,以周恩来为领导的广播委员会很快组成,负责筹建延安第一座口语广播电台。军委三局作了全面的信息支撑。1940年12月30日新华广播电台开始试播。

1940年,为加强抗日根据地的通信联系,中共山东分局和各地党委的交通科(股)相继成立,开辟了公开的、秘密的、武装的交通线。山东战邮主要承担传递党内文件、信件、报刊,沟通各革命根据地之间以及山东到中央的联系,保障军事通信,护送敌占区党政军干部通过封锁线等职责。

1944年秋,山东战邮在各个战区相继建立了邮务管理局,开辟了通往胶东、渤海、泰山、湖西、鲁西、华中、淮海、苏中及太行等12条省内主要交通干线,邮路总长17200公里,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战时邮务通信网。

1946年2月,在战邮的基础上,山东省交通总局在临沂成立,总局下设邮政、电话、公路三个管理局,省战邮总局改为省邮政管理局。1948年下半年,山东大部地区解放,为恢复建设,华东财办决定,山东省邮电管理总局改为华东财办邮电管理总局。

在苏北地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通信战士英勇顽强,坚守岗位,誓与机器共存亡。在陷入重围的情况下,新四军军部把随行的5部电台砸毁了4部,销毁了全部联络文件,凭记忆的密码向华中总指挥部发出了重要的电报,使失守后的队伍能重新聚到一起,突破重围,保存了革命力量。新四军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后,无线电成为军部和南方局的重要联络工具。

解放战争

最小的司令部指挥最大的解放战争

党中央转移到西柏坡之后,人民解放军的通信建设比抗日战争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到1948年秋,仅关内(山海关内)各战略区就有通信干部6200余人、通报台807座、收报台472座、有线电总机2000台、电话单机近1.4万台、长途线路2.8万公里。在西柏坡一间仅16.3平方米的旧民房里,毛泽东成功指挥了三大战役。周恩来后来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机关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香山,为保证中央通信的需要,北平军管会物资接管委员会电信接管部部长王铮指示:务必于3月23日前建立通信专用局。“香山电话专用局”因此而得名。北平电信局选派的一批机、线、话务人员配合军委三局电话队组成了装机建设队伍,不分白天黑夜,仅用13天,便安装了西门子自动交换机150门、人工台1部,在香山、八大处、玉泉山和青龙桥一带架设了中继线和临时专线,安装了小交换机,还扩充了部分郊区线路,并架通了到市内电话五局的中继线,圆满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建局任务。

本版参考文献:[1]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史》 [2]黄河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通信兵传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