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献礼90-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时代变革 郑州人结缘无线生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时代变革 郑州人结缘无线生活
汶川地震抢险救援,郑州移动抢险队冲锋在前。

未来的郑州将成为无线城市、通信枢纽城市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通信,到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通信产业,郑州这座城市在大历史中涌现出两点,革命时代,郑州为红色通信贡献了400名优秀子弟;通信改革中,郑州第一个启动短信风暴;如今,新的一代郑州人正在为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晚报记者 祁京/文 慎重/图

战争年代

400名郑州子弟成为通信兵

郑州和红色通信的历史,最著名的要数1948年,当时,郑州刚解放,在禹县的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就地培养机要通信干部”的指示精神,在军区第一次通信工作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原军区电信专科学校”。

校址选在南五里堡旷野中的一个土围子里(停建的面粉厂,后改为帆布厂),并由接管郑州电信局的老红军高继明等领导同志,安排郑州电信局代办招生、考务工作。截至12月中旬,先后三批共录取了郑州及周边地区的420名小青年参军入校,编成一个工程队,于1949年1月3日正式开学。

经过两个多月紧张的军事、政治和专业技术教育,这批郑州子弟很快变了个样,接受了李达参谋长到校点验、校阅、授旗,学校改称“第二野战军电信专科学校”。

后来,这400人不但和大军南下,打过了长江去,还向大西南进军,一直打到了四川和西藏。

现在的武汉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前身就是成立于郑州的“中原军区电信专科学校”。

通信改革 郑州启动“短信风暴”

2001年,一种叫做“手机短信”的新服务让郑州人着迷了,一年的工夫发出了上亿条,一场“短信风暴”从郑州策动开来。

作为短信风暴的亲历者,郑州移动总经理贾大春说,“当时业界争论很大。有人认为不要搞短信。”这场争论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通信企业如何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抉择。对于脱胎于计划经济政企不分时代的中国移动来说,如何有序、有效地进行市场竞争,不但困扰着郑州移动一家公司,整个郑州通信行业乃至全国都还处在这样的疑惑之中。

这时是郑州人大胆走出了第一步,只要是消费者欢迎的,能让市民得到实惠的,就应该推广开来。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短信促销活动开始了,并迅速从郑州开始,席卷了整个中国。

“短信风暴”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成功,更是通信行业市场化理念的第一次实践,郑州人在通信改革的路上走出了第一步,走到了全国的前面。

21世纪 80后担负通信变革

奥运会主体育场的顶棚天线,是一名80后的郑州籍技术人员安装的。

汶川地震时横穿灾区最远的救灾队来自郑州,大部分成员是80后。

创造3G网络建设速度最快和WCDMA网络全国领先的,是郑州移动和郑州联通的青年突击队,大部分是80后。

进入新的世纪,新一代的郑州人正在以自己的责任感,肩负着从2G时代到3G时代的通信变革实名,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责任”的含义。

今天,郑州人已经享受到了最先进的3G技术,国内最快的宽带速度,以及低于全国资费水平的优惠。

未来,郑州将成为中国中部的通信枢纽,成为华中的通信中心城市。

展望9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郑州人发挥自己的智慧,让郑州的通信事业蓬勃发展,未来的郑州将成为无线城市、通信枢纽城市,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