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献礼90-4 上一版3  4下一版
飞速发展 通信改革影响你和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固定电话、BP机➡模拟移动电话➡数字移动电话和3G手机
飞速发展 通信改革影响你和我
(河南通信业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

从固定电话、BP机到模拟移动电话,再到数字移动电话和3G手机,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郑州人能感受到移动通信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与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来,从有线到无线,从模拟到数字,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的通话功能到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从少数人使用的“贵族”产品到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变化,既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信息动力。

20世纪80年代末

装个电话还要托关系

说起电话上的变化,家住行政区的赵女士回想自己家1988年安装第一部固定电话时的情景说:“当时安电话可真是大费周折,找人托关系批条子,请师傅吃饭不说,单单是安装费用就高达5000多元,最后还排了半个月才轮到。安一部电话在当时可真算是给家里添置个大件儿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郑州,那时候整个街道才只有一部电话。为了能与外界加强联系,1988年春,赵女士来到镇邮电局,申请办理了一部固定电话,虽然安装的时候遭遇了很多麻烦,但终于安上了。

有了电话,赵女士一时间成了家属院里的名人。“那时候,如果家里有电话,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1988年以前,按规定,必须是正局级以上干部才能有资格申请用公款安装电话。如果介绍男朋友家庭情况时,说出三个‘硬件’:父母是局长,家里有电话,孩儿是大学生,找对象都特容易。” 就因为这个,赵女士的儿子参加工作没多久,就交上了女朋友。

如今,安装一部电话再也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你办宽带的时候,运营商还会送你一部电话。“现在比过去方便多了,电话越来越便宜,也越来越方便,这变化都是因为社会发展了。”如今已经退休在家的赵女士迷上了3G手机,“我在网上种了‘菜’,没事就用手机上去收收,也挺好玩的”。

20世纪90年代初

BP机叫响绿城

随着国产设备的出现、寻呼机价格的降低,1992年开始,BP机成了郑州人最时髦的装备。

“相比电话,寻呼机实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虽然是只能接收、不能发送的单向方式,但在那个商品和通信手段均极度匮乏的时代,已经足以引起老百姓的狂热了。”一位通信行业人士这样回忆道。

很快,寻呼机收到信息的“B——B”声,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流行声响,老百姓形象地把这种发着BB声的小黑匣子称为“BP机”(BB机)。拿着BP机等着回电话的人,在公用电话前排起了长队。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种流行符号,BP机的标准佩戴方式是,用机子上的卡子别在皮带上,为了防止丢失还要用一根金属链子拴着,但一定要把衣服束在腰带里面,这样可以把BP机露出来,让别人看到了有面子。

和BP机的流行对应,“有事CALL(呼)我”成为老百姓的流行语,就连当时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也是:MOTOROLA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大哥大风靡一时

移动电话最终成了BP机的“终结者”。

刚开始的移动电话,其实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它叫“大哥大”。像砖头一样大小的大哥大即摩托罗拉3200,据说得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江湖大哥”的标配。大哥大盛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那时的大哥大不仅是一种联系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来自登封市的建筑承包商马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末买的大哥大价格高达1.4万元,话费也不菲。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手机逐渐普及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TACS模拟移动电话在兰州开通,移动通信开始在陇原大地扎根;不久后,第二代GSM数字移动电话系统在河南落地,手机日益平民化。

2001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大哥大退场。

移动电话逐渐普及后,我省寻呼业市场开始萎缩。从2001年开始,寻呼业在经历了惨淡经营阶段后,开始逐步退出普通百姓的生活,到2003年年底,郑州绝大多数寻呼台销声匿迹。

如今

一个村庄手机普及率接近80%

“一开始俺村卖西瓜,一台拖拉机,满郑州转,那时没有手机,卖西瓜全靠‘赶场’,日子很辛苦。”宋志强是中牟县姚家乡罗宋村的村主任,说起罗宋村发家的历史,他说,多亏了通信发展,才有了罗宋村的兴起。

罗宋村的一位退伍老军人感慨地说:“当年在部队当兵,和家里联系基本上靠写信。有一次,有急事要和家里联系,电话先从部队转到部队所在的地方邮电局,再转到郑州的省邮电局,然后转到中牟县,再转到村里,再到家里去喊人,七转八转全靠人工,一天时间过去了,也没和家里联系上。现在用手机打电话,就是打到美国去也就几秒钟的事儿。”

如今,罗宋村村民的手机普及率接近80%,几乎人手一部。村委会还用上了中国移动无线上网、集团彩铃、手机报等业务。“您好,欢迎品尝罗宋西瓜”的集团彩铃让更多人了解罗宋西瓜。而无线上网、手机报等业务让罗宋人随时随地获得市场资讯。宋志强说,有了手机,他们能直接和外地客商还有农业专家联系,西瓜生意特别好,尤其是这两年,在手机的帮助下,西瓜卖上了价,罗宋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

如今,宋志强鼓励大家都定制了农信通业务,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村里的每位瓜农都使用集团彩铃业务,每逢西瓜成熟,罗宋村都会通过企信通业务给新老客户发优惠信息,村里的公路上都排满了车。

大事记

●1985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双双突破亿元大关。

●1986年10月,郑州市开通无线寻呼业务。

●1987年7月,郑州市开通万门程控电话。

●1991年8月20日,郑州市开通使用900兆模拟移动电话通信系统。

●1993年6月,河南第一条架空光缆(商丘—永城)建成开通。

●1996年4月1日,郑州市GSM数字移动电话业务开通。

●1997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河南省网建成开通。

●2001年3月6日,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挂牌成立。

●2003年3月,全省电话用户总数突破2000万。

●2004年12月,全省电话用户总数突破3000万。

●2005年3月21日,郑、洛、宛三市固定电话号码升8位。

●2006年5月,全省电话用户总数突破4000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双双突破2000万。

●2006年10月,全省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

●2008年3月,全省电话用户总数突破5000万。

●2008年12月,全省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

●2009年5月,河南移动在郑州开通首个3G商用网络。

●2010年10月,无线郑州城市平台上线运行。

●2011年3月,河南电话用户突破6000万大关。

通信快报

“乒临城下”第二届中国联通乒乓球挑战赛举行郑州晋级赛

6月26日,“乒临城下”第二届中国联通乒乓球挑战赛郑州赛区晋级赛圆满结束。参赛选手经过两天的紧张角逐,分别决出了名次,晋级的选手将代表郑州联通参加河南赛区比赛。

这次报名参赛的客户涵盖了郑州联通服务的行业大客户和高端VIP个人客户,报名人数达400多人。在比赛现场紧张的角逐间隙,郑州联通还设置了3G手机、无线上网等展品,不失时机地宣传了联通公司的业务。

郑州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这次比赛进一步加深了联通与客户的感情,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

祁京 熊湘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