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天地之中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与先贤对话
初祖庵的壁画艺术
天地之中是嵩山
叩问千年 构建当下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叩问千年 构建当下

□夏挽群

饱经沧桑的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否还在默默地继续着地与天的对话?禅意弥漫的少林寺那寄托着人们无数祈愿的袅袅香火,是否还凝结在碧霄九天?墨香犹存的嵩阳书院那阅尽古今的巨柏,是否还记得宋代大儒程颢、程颐那深奥浩繁的理学辞章?雕刻“汉三阙”的工匠们是否知道他们两千年前的每一次锤凿的声响都是一朵灿烂的文化记忆之花?还有嵩岳寺塔的异域风情、初祖庵的悠悠晨钟、会善寺那静穆的夕阳、中岳庙恢弘的殿宇,都在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这一切汇成了一条文化的河,不舍昼夜地流过中原文化的孕育期、形成期、繁荣期和鼎盛期,今天,流到了我们的面前。数千年的漫漫岁月,战争、灾难、朝代更迭、异族入侵,都不能使它断流,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听到它澎湃的涛声。这一切证明着古代中原人民强大而坚韧的文化创造能力和传承能力。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它承载着先辈们天文历法的、宗教信仰的、思想哲学的、建筑美学的积累,透析出中原人民的生活、理想、审美和情感,无所不包地传递着民族精神的基因,并以它绵长而深厚的文化营养,浸润和濡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最终以其无可比拟的经典性、正统性、完整性,成为中原文化的主体和骨干之一。

丰厚而多元的文化符号为何如此密集地会聚在登封这片土地上,是一个让后人为之探寻不止的命题。

三千年前周公为营造东都洛阳,在此建测景台以“求地中,正日影”,用当时他们“天圆地方”的思维逻辑来描述宇宙,并确认此地乃“天地之中”。元代,郭守敬再建观星台,在更广大的区域进行“四海测验”,编成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二者肇始了中国古老的宇宙观和天文科学史,验证了先人对未知空间求索不止的精神和智慧。在一个对“中”文化无限信仰和崇拜的古老国度,登封“天地之中”这个理念,必定成为多元文化应声而至、应声而起的强大引力。嵩山成了文化的富集区,而“天地之中”是这些不同文化的共有灵魂。

嵩山在文化上占据了“天时”之利。作为中国五岳之中,汉代以后对嵩山的崇拜使其成为一座名山、圣山。唐武则天在嵩山封禅,并敇封各种名号,更为嵩山蒙上了一层尊崇而神秘的雾霭,产生了一种文化的聚合力。崇高的嵩山聚合了文化,文化的聚合又烘托了这座名山的崇高。

嵩山在文化上占据了“地利”之便。嵩山成为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域还得益于中原文化的包容性。“兼容众善,合而成体”是嵩山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兼容并蓄,方使其强大,而唯其强大,更令之具有包容的胸怀。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原历来善于吸纳周边乃至域外的文化成果,西域文化在汉唐间传入中原,天竺佛教传入中原被本土儒道文化所接纳,并从而熔炼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多种文化元素相互包容融合的特点,在嵩山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嵩山在文化上得益于“人和”之力。

天时、地利、人和历史性的“巧遇”,成就了嵩山古远、厚重、多元而经典的文化。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我们又一次提供了光辉的范例,也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思考的空间。对传统文化,从将其斥为封建异端,到科学对待先辈的文化创造;从对其漠然视之,到将其视为文化的珍藏;从少数专家的个人研究,到演化为一种政府的集体文化行动,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社会文化观念的进步与提升。国运昌,则文运兴,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与之同样伟大的文化,我们听到了弘扬中华文化急促的足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