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集约发展的生动实践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集约发展的生动实践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七
晚报记者 马健 图

□大河报记者 尚若云 郑州晚报记者 王继兵

东区实践·求转增活力

执大象,天下往。

从全球范围看,所有大陆性大国,均有多经济中心。大陆性经济体的地理中心,往往亦是其全国性中心城市。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成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

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新区。郑东新区就是一个有着集约发展无限增长性的新型城区,一个集约发展的生动实践。

求转增活力,真正的智者,应该有见落叶而知秋的敏锐。作为后发者,已经崛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都市区的经验教训,足以为河南、为郑州、为郑东新区所借鉴。东区通过规划与建设的转型,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集约发展道路,为的是造就全方位领先,成为无可争议的中部领头羊,最后跻身“国家中心城市”。

从空中看城市,会有一个全新视角,一个视觉惊奇。

犹如后掠翼喷气飞机的城市,是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大如意建筑群,是郑州的郑东新区——一张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郁的“河南名片”。

郑东新区从一个旧机场发展成国际化CBD,从一个鱼塘洼地的村落发展到常住人口超过30万的新都市。

这是一个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新城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区,一个经济发展无限增长的新城区。

郑东新区是集约发展的都市先行区、生动实践者,体现了河南人的智慧,它的无限成长性,已经蕴含在东区的每一个功能区块,迸射于东区的每一次举手投足。

(一)

郑东新区是一个规划带动发展的新榜样,依靠规划资源,突出集约发展,体现经济发展的无限成长性。

什么是集约发展?概括讲,集约发展就是科学发展,是区域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和关键。东区实现集约发展的途径就是加快推进产业聚集、人口集中、配置优化和资源节约。做到这点,规划的作用尤为重要。

靠城市规模无限增长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已过去,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城市发展和建设必须尊重这个限制。“规模受限”时代,城市发展需要注重从量变转型为质变。

在规模受限时代,唯有想象是无限。

城市发展转向质变,必须有高品质规划,关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使城市和自然资源有机融合,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依靠规划和集约发展营造经济无限增长的要素。

郑东新区高起点起步,追求转型质变的关键和前提就是:以科学眼光谋划发展,以科学规划指导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郑东新区的规划是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超前决策,在面向国际招标、民主问卷的基础上,由郑州市委、市政府集体研究,市人大以立法形式确定的。借国际大师手笔,寻求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方式。”郑州市原副市长、郑东新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王福成说。

东区的规划历程充分体现了规划也是一种资源,一种生产力,这是东区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的共识。

东区城市规划强调“设计结合自然”理念,让发展跟资源环境协调,不是让资源环境去适应既定的发展目标。综合考量城市土地集约、城市交通结构优化、城市居住和就业就近、组团发展、城市与自然有机相融等因素,控制城市规模搞内涵发展,集中投放城市建设资金,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利用规划资源,充分调动自然力量和人的创造力,铸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无限发展。

如今的东区,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人与自然共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设、生态建设、低碳经济。各种配套有机组合,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不再人为割裂,处处“水清、地绿、天蓝、气爽”。东区的每个组团都是一个细胞,突出各组团功能定位,通过道路骨架联系起来,形成了CBD、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和科技园区几大板块,每个组团可以根据时代变化和经济发展随时进行优化调整,实现综合各种元素,走集约发展道路,走出一条具有东区特色的城市组团发展道路。不仅满足当前发展需要,还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给未来的无限增长提供了可能。

2009年4月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参观郑东新区时称赞说,看了郑东新区,觉得郑州确实是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我从中看到了郑州的未来,也看到了河南的希望。

(二)

东区的规划和建设,体现包容性增长与和谐社会,让群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受益,让人的因素在经济无限增长中起决定作用。

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现在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郑东新区建设过程中,包容性增长体现尤为明显。

包容性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建设包容性城市,建立包容性城乡关系,促进实现包容性社会,注重全社会公平性,既不能让市场完全主宰一切,更不能让政府包揽一切,让经济在一个和谐环境中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