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试前后、寒暑假 孩子出走比例高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安全的避风港,是累了时的依靠,倦了时的思念。家中有和蔼的父亲、亲爱的妈妈,家人能在我快乐时与我一起分享,家人能在我失意时给我理解、失败时给我鼓励、迷茫时给我指点,我怎么还会舍得离开家? 读者来电 昨天下午1点33分 张女士打来电话:看了12日晚报A9版离家出走女孩的报道,想跟刘慧莹的家人聊聊。我的孩子前段时间也丢了,刚找到两三天。看到报纸上有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见了,心里特别着急,想给刘慧莹的家长提供一些找孩子的办法。 问了女儿同学才知道她去见网友了 “我真是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我的孩子也是刚回来,当时一家人都快急死了。”张女士说,她的女儿今年12岁了,7月初考试放假后,突然就不见了。“当时她带了手机,但是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之前都可正常,没听她说起过啥。”女儿平时也爱说爱笑,在家里也经常提学校、同学的事儿,这次在离家之前也没有出现异常。 家人到处都找不到,后来问了女儿要好的同学才知道孩子说去见网友了。 “只说是去见网友,也没说具体是哪儿。我知道她有QQ号,但是没在网上跟她聊过,也不知道她在网上都跟什么人聊天。”张女士说,网络毕竟是个虚拟的世界,对方的身份不好确定,对孩子来说贸然去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我觉得她可能是因为贪玩、好奇,才会去见网友的。”在了解到孩子可能是去见网友后,家人就通过女儿的QQ聊天记录找到了她去的地方。“后来打听了好长时间,最后是在鹤壁找到的。” 可以从QQ聊天记录这方面找找 家人找到鹤壁时,女儿还不太情愿回来。“她可能觉得对方总说好听话,不会骗她,但是她不想想,如果他们真为她好,为啥把她的手机都拿走了,也不让她打电话回家?”“她都觉得自己没玩够,还想着过几天再回家,真是吓死人了。”张女士心有余悸地说,孩子毕竟还小,防范意识不太强,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而且她平时也没和孩子说过在网上结交网友需要谨慎的话。 “我的体会太深了,那几天全家都到处找,孩子的奶奶一打电话就哭。我就是想和刘慧莹的家长说说,可以从聊天记录这方面找找。”昨天下午,张女士打通了刘慧莹母亲赵艳兰的电话。“我跟她聊了聊,我想孩子不见了,做家长的心情都一样,要是对她有帮助最好了。” 专家声音 千万不要等孩子出走了,才发现自己“早几天就觉得他(她)不对劲” □晚报记者 李雪 考试前后、寒暑假 孩子出走的比例高 上海曾对19个区县27所初级中学、26所高级中学、13所完中和39所中等职业学校1年级学生进行调查,20.1%的学生调查前过去的1年中想过离家出走,3.1%的学生在调查前过去的1年中离家出走过。 郑州12355心理咨询部部长郑欢欢说,从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对2005年至今的咨询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离家出走的比例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而且呈现一定的特点: 第一,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前后离家出走的比例高于平时。考试前迫于考试压力、考试后成绩不良都可能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诱因。 第二,寒暑假中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比例高于平时。寒暑假中一些学生生活无规律、受到不良诱因的影响或在家与父母频繁接触引发冲突,都有可能使青少年离家出走。 第三,家庭关系不良的孩子离家出走的比例较大。家庭夫妻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紧张使孩子不愿待在家里,选择离家出走。 第四,初中生离家出走的比例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认知不成熟、情绪易冲动,成为离家出走人群的大多数者。 第五,男生离家出走的比例高于女生。不管是从电话咨询还是从来访的情况来看,男生离家出走的比例约为女生的3倍。 男生大部分出走的原因是亲子冲突、情绪失控、沉迷网络等,而女生出走的原因更多的是学习骤降、情感困扰、约见网友等。 女孩、性格内向的孩子出走前会有所准备 青少年的离家出走由于个体的性别不同、个性不同、诱发原因的不同,出走前的状态也会有所不同,可分为几种情况。 一、多数男孩子离家出走时多是在情绪状态下的当下行为,并无计划性。 青春期的男孩子的叛逆行为更外显,由于一些诱发事件导致情绪激动,摔门而去。 女孩子大多情感细腻,因此出走前可能已有所准备,会准备衣物、零用钱等,眼神、行为上可能有躲闪,出现一些反常行为,如突然变得特别温顺、勤快,说一些似乎在道别的话,送礼物等,这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脾气暴躁的孩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气之下”离家而去,这是毫无准备的,这些孩子走出去后可能才去想下一步该怎么办,这类孩子离家出走前是没有征兆的。 性格内向、情感内倾的孩子在离家出走前是会做一些准备的,可能表现得非常隐蔽,但是非常有计划性,对于出门后去哪里、做什么可能都有详细的准备,这些孩子由于平时不爱说话,什么都憋在心里,因此也不太容易被察觉。 一个单亲家庭(跟着妈妈)的女孩说:“我就是想要和他(网友)在一起,只有他能让我觉得幸福。” 经典回顾 与敬一丹聊天 理想中的父母 怎样与孩子沟通 百度“敬一丹,离家出走” 可阅读访谈全文 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与学生、家长讨论孩子家庭教育问题,孩子们理想中的父母怎样与你们沟通,给人印象颇为深刻。 敬一丹:刚才我们是随机对现场请来的听众搞了一次小调查,这儿有一个更大的调查是北京市东城区对500名中学生搞的一次问卷调查,这里有51.3%的孩子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一半的中学生认为家长的教育方式过时,还有44.5%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过分干涉,这都比我想的比例高,61.7%的学生认为家长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他们认为父母总是无缘无故地教训我,一脸的阶级斗争,我不像是他们的孩子倒像是他们的敌人,以至于孩子们说这样一些话,他们的父母都觉得他们变坏了,什么话呢?就是哇噻,帅呆了,酷毙了,家长们都认为孩子怎么这么说话,我们问在座的学生,你们理想中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理想中的父母怎样与你们沟通。 男学生:我今年18岁。我爸爸特会创造家里的气氛,在夏天我放暑假的时候,他会在晚上闲暇时拿出跳棋来,一家三口在一起玩,在这期间可以开玩笑,聊聊天,跟他们谈一些我的想法。在我意志消沉的时候,我父母看出来后,晚上就把我叫到他们屋里,先让我主动说出来,然后共同分析一下,我爸爸的优点在于他主动跟我谈,我觉得好多家长都是等孩子跟他谈,而不是主动跟孩子谈,有些事孩子不愿跟家长谈是怕家长责怪自己,如果家长事先跟他表明了态度之后,孩子就想跟家长说。 敬一丹:我想问你一下,在你眼里你父亲是顶梁柱,当他遇到苦恼跟你说的时候,你内心是怎样感受的呢? 男学生:我觉得是一种信任。我爸爸跟我说表明他认为我已经长大了,我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承受能力,可以让我参与决策。 男学生的母亲:我觉得儿子是一个男同志,应该让他成为一个顶梁柱,所以在他父亲和他沟通的时候,我在旁边听一听,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比如去旅游,我就跟他说你自己出门在外,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你想怎样就怎样,既然你是班干部,你就应该有主意,不能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男子汉就是男子汉不能有唯唯诺诺的感觉。 敬一丹:刚才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这位母亲在谈到儿子时,称他是男子汉,男同志,这种细节,在他儿子心里都是一种强烈的暗示,他在家里是重要的一员,将来他在社会上也是一种重要的角色。 男学生:对。这是我们家对我信任的一种表现。 千万不要等孩子出走了, 才发现自己“早几天就觉得他(她)不对劲儿” 当孩子离家出走后,许多家长并不都是在第一时间发现,而是在半天、一天后甚至几天后才意识到孩子是“离家出走”了,往往是到了该回来而没有回来时,才意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 家长之所以不能预见孩子的离家出走行为,是因为家长“怎么都没想到孩子走了就不回来了”,家长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和“离家出走”联系在一起,更不会去注意他(她)的反常变化,只是在孩子真正离家出走后回想他(她)的行为,才发现“其实早几天我就觉得他(她)不对劲儿”。 青少年离家出走行为的背后,心理的原因是怎样的呢? 一个父母经常吵架的学生说:“在家里太压抑了,我再也受不了那种氛围了。” 一个初一的男生说:“从我成绩下滑后,我妈天天说我,整天说某某学习好,我看她就觉得生了我不如生了他。”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