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街区公诉便民卡效果好
巩义市对党代表提案
实行一把手承办负责制
登封二幼研讨教育新跨越
中原区大规模审计养老金
登封干部扑身基层赢得民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登封干部扑身基层赢得民心
登封市委书记王福松提出: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检验、经验在一线创造
王福松(左三)在大冶镇乡村调研
王福松(右一)到农民家走“亲戚”,送温暖

昨日,又是一个周二,登封市500多名干部集体下乡“走亲戚”,该市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也都欢天喜地地迎接自己的“亲人”。

登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升建告诉记者,这不是电影中的情节,而是登封市干部下基层工作中的普通一幕,这种现象在登封已经持续两年多了。每个干部带着贴心、公心、决心到乡下“走亲戚”, 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民心,收到了“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发展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晚报记者 袁建龙 文/图

干部下基层锻炼

赢得了民心

2008年底,登封被列为全省20个信访量大的县(市)之一,信访稳定工作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登封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认为必须从创新群众工作入手,从基层基础抓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扭转信访稳定的被动局面。

2009年6月,市委选派553名后备干部到全市323个行政村(居委会)开展群众工作,大村2人,小村1人,实现了全员全覆盖,并统一“每周二”作为深入农村的工作日。

两年来,他们走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贴心服务群众,与农村弱势群体交友、帮扶,积极协助基层解决道路修建、用水供电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收获了民心,促进了和谐。有一部分干部还在村里安置了床铺,群众再次看到了知青下乡的影子。

登封市委书记王福松介绍说,事实证明,活动开展以来,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和民生事业发展、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尤其在信访稳定方面,越级集体上访量和非正常上访量大幅下降,信访形势明显好转。2009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显著进步县(市)奖,2010年获全省信访工作成效显著县(市)奖。

“这就是我的亲戚”

干部下基层首先接触的就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此,很多干部都会主动地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入手,争取资金、引进项目,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嵩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刚,任送表矿区和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协调落实资金约14万元,建阵地、抓队伍、兴产业,不但完善了村室基础设施,而且把全村32名党员按产业发展,设置为种植、养殖、务工经商和老年党员4个党小组,使无职党员在产业发展和办实事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当有人嘲笑他“又不是亲戚朋友,费那事干啥”时,王刚说:“这就是我的亲戚,我只要在这个岗位干一天,就要把工作做好。”

目前,该市已引进帮扶项目19个,资金420万元,调整优质粮食面积780亩,推广优质禽畜6万多只,优质果品面积120亩,使所驻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上迈出了可喜的步子。

干部一线工作 促进强农富民

驻白坪乡石门村后备干部通过调研转变观念,发动群众利用该村环境优势,带领种植大户成立登封市宏鑫种植合作社,并注册了“嵩山宝”系列农副产品商标,产品包括香菇、平菇、杂粮、山药、土鸡蛋等。两年来发展香菇种植近400棚,平菇种植100多棚,杂粮14个品种100多亩,产值达200万元,逐步引导村民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驻少林办西十里村后备干部根据该村区位优势,与村两委商讨制定了农业观光园项目,并争取部门支持,力促该项目一期工程——果树采摘园的顺利实施,栽植了杏、枣、核桃、柿子、石榴等果树苗2万余株,目前为该项目配套的低产田改造、灌溉机井和田间道路等工程也已陆续开工,此举大大推动了该村观光农业的发展。

驻宣化镇山沟村的农业局后备干部则根据群众对农业新技术的迫切需求,邀请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把培训课堂搬到了群众家门口。

驻宣化镇佛垌村后备干部针对该村养鸡户多,肉、蛋鸡存栏量多达17万只的特点,发动养殖户成立佛垌村养鸡专业协会,申请注册商标,达到了提升养殖水平、增加农户收入的目的。

还有颍阳镇万亩核桃基地、宣化镇钟楼村千亩玖瑰园、君召乡周洼村大棚蔬菜、大金店镇三王庄村黑色食品种植等项目,都倾注了后备干部的心血,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随着干部下基层逐步展开,王福松书记对下基层的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检验、经验在一线创造”。同时市委专门成立了活动办,从目标责任、定期汇报、调查研究、督察考核等方面建制度、立章程。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他们走访群众十几万户,撰写调研报告4000多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383件,代理群众信访案件76起,排查矛盾纠纷1547起,调解1454起,全市信访量大幅度下降,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工作成了“大超市” 干部成了“八大员”

驻石道乡邵爻村干部对村民吃水难问题调研分析后,协调有关部门,投资33.6万元建造了5眼深井、5间管理房和5台潜水泵等配套设施。一直困扰该村的“吃水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驻唐庄乡杨沟村后备干部得知该村新上项目用电难后,主动到电业局为该村申请大功率变压器,解决群众用电难题。驻告成镇苇园沟村后备干部为解决该村“位置偏、出行难、交通不方便”的问题,与村干部一起到告成镇和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协调关系,筹集资金,把原来的6米路面拓宽至8米,并开通了“登封至苇园沟村”的城乡班车,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登封市大冶镇党委书记郑振武对干部下基层工作赞不绝口,来大冶镇下基层的干部共有61名,他们在与群众打成一片以后,许多热点、难点等问题,群众就与干部一起协商,一起处理,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群众工作大超市”。而下基层干部也就成了“群众工作大超市”里的“八大员”,也就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群众反映问题的“研究员”、群众诉求的“代理员”、群众纠纷的“调解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辅导员”。

“群众工作大超市”成了干群工作关系的金桥,促进了社会稳定,改善了民生,密切了干群关系,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破解了许多基层管理难题,推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下基层干部努力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66件(次),并通过政策宣传、文明农户评选和“抓民生、促计生、建新制、树新风”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登封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荣誉。

王福松书记认为,登封市干部下乡蹲点,服务三农,是新时期组织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锤炼年轻优秀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有益尝试,我们将把选派干部下基层开展群众工作作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建立工作机制,长效化、常态化地坚持下去。

(感谢登封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大冶镇党委、政府协助采访)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