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走出郑州看全国 上一版3
杭州湾新区:一座桥“拉来”的现代化新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地处上海、宁波、杭州的几何中心
东边是紧张的流水线,西边是湿地田园风光
杭州湾新区:一座桥“拉来”的现代化新区
杭州湾新区湿地休闲区

地处上海、宁波、杭州的几何中心

东边是紧张的流水线,西边是湿地田园风光

采访那天的杭州湾新区阳光明媚,成片成片芦苇映衬着蓝天,格外美丽。漫步在杭州湾新区,建筑不多,视野开阔,道路还在新建,一片田园风光……

这是一个因桥而谋、与桥同兴的新区。

一座杭州湾跨海大桥,让这个新区有了发展的契机,又把这个新区分成了动静相宜的功能板块。

沿着桥的中轴线,向西,是充满田园风光的休闲享乐区域;往东,是快捷方便的都市生活区;再往东,就是高新企业繁忙的流水线。

根据规划,新区几年后将风景无限:和电影《非诚勿扰》里类似的湿地中心、高端国际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国际汽车城……晚报记者 范光华 李雪 文/图

在杭州湾新区,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慈溪分院的陶传达心情激动。

“两年前来这里,很多路都没修起来,周边也都冷冷清清的,现在路修好了,工厂盖起来了,真是越来越热闹了。”陶传达说,工作在这里,每天都能感受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吴猛青是土生土长的慈溪人,他的家距离新区只有10公里左右。在他看来,原来这里,一眼望去都是鱼塘。他说,以前这里的居民不是农民,就是渔民,生活很苦。

现在新区里建起了很多厂房,很多“泥腿子”都“上岸”了,开始进厂上班,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我小时候,还时常跟着大人在鱼塘捡泥螺,现在估计都没有人捡泥螺了,进厂上班多惬意啊。”

在杭州湾新区,新建的厂房鳞次栉比,到处弥漫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息。

“满眼鱼塘”成一方热土

故事

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规划陆域面积约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是宁波市和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性大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兴增长极。

作为一个区域服务的新城,杭州湾新区位于整个长三角的几何中心,离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中国的一线城市,在一个半小时的一个经济圈之内。

和郑州新区一样,杭州湾新区采用的也是组团式的发展模式,把整个新区划分为湿地休闲区、商务新城区、高端产业区三大空间结构。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庆丰表示,要把杭州湾新区打造成为宁波“智慧城市”先行先试的实验区。规划中还提出了由“区”到“城”的理念。

未来的杭州湾新区,不但是一个高端产业集聚的地方,还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一个都市气息与田园风光交融的新城。

在宁波北部都市区中,杭州湾新区的开发是重中之重,而且提出了建成浙江新“浦东”的构想,杭州湾新区由“区”到“城”的转变,与这一发展方向非常吻合。

在北部打造一个“宁波新城”

目标

从宁波市到杭州湾新区的路上,沿途经过了两座大桥。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的接待员小袁介绍说,就是这两座桥,把新区“切分”成了三个功能区——西部湿地休闲区、中部商务新城区、东部高端产业区。

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陈弋作了更详细的解释。

湿地休闲区,重点布局湿地休闲公园、主题乐园、休闲体育公园、商务会议中心、乡野主题产业区,塑造城市生态特色。

商务新城区,重点布局商务办公、文化娱乐设施,科技研发岛和国际总部园,打造新区核心都市板块。

高端产业区,重点布局汽车整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区和生活配套区。

根据确定的目标,杭州湾新区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将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高度文明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两桥隔开三个功能区

规划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

杭州湾新区的定位是一座综合新城,规划中说,到2015年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2030年常住人口合计约为50万人。

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就是居住区。陈弋说,杭州湾新区的小区开发建设中,将着眼于绿色节能低碳环保角度。同时也提出了小区智能化和交房精装化的概念,小区智能化即利用多元化技术,实现24小时保证住户的安全。

50万人的出行,也是一个难题。所以,专家们参考了英国、美国、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议杭州湾新区以后要开辟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建立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便利、快捷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

教育,安顿好下一代,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新区不光逐年扩大学前班、义务教育、普高、职高的规模,还将有三所像国际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女子学校、贵族学校这样的特殊教育机构。

看病,也是民生问题的一大内容。新区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中,将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医疗服务产业,形成一个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多层次的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住房、出行、教育、医疗配套齐全

硬件

面对激增的人口和快速的城市扩张,如何解决很多城市面临的“下雨必淹”的问题?

陈弋说:“小时候看动画片时,国外的很多下水管道里都能走人、甚至开车,现在想想,想让城市发展应该具备这种远见、忧患意识,我们今后的建设也打算借鉴。”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城市扩张和土地及绿化的矛盾也是一个难题。

陈弋说,有别于其他一线二线城市,新区在打造一种都市慢生活。你可以在这个区里找到工作的快感,也能体会到生活的舒适,更可以在周末不出新区就能在湿地里找到身临画中的惬意。

目前,新区平原绿化超过35%,水面绿化超过14%,今后还会开通水上交通,让新区成为一个水灵动的“江南水乡”。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周丽娟说,杭州湾新区力争通过5至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使之成为宁波、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点最高、速度最高、协调性最好的区域。

如何解决“下雨必淹”的城市病

解疑

特写一

企业争第一

背后是政府给力

我国最先进的饮水机、净水器产品,世界上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世界上第一台无热胆速热型饮水机……在杭州湾新区宁波沁园集团的展厅里,数个“第一”让人惊奇不已。

对此,沁园集团管理中心总经理钱炳祥解释说, 2003年,沁园集团从慈溪搬到了杭州湾新区后,企业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去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8.15亿。

“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好,办事效率也好,还有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好,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圣地。”

对于政府效能的提高,周丽娟说,新区在全省率先实行“大部制”改革,管委会机构除了公安分局和国税分局外,内设“一办八局”,独立行使计划单列市经济管理权限和县级社会管理职能。

特写二

周末,到生态湿地享受慢生活

“在你们来之前,我们刚接待了张艺谋和陈凯歌两位大导演,他们有意在这里做外景。”

在参观湿地的过程中,讲解员提到这件事儿。

位于大桥西侧的湿地休闲区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伴着鸟鸣和流水,划着一叶小舟,从芦苇荡中穿梭而过,别有一番意境。

在土地日益紧缺的经济社会,杭州湾新区投入43.5平方公里来建设生态湿地,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我们愿意拿出这么大的土地来做生态湿地,也是考虑了未来整个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次提出要创造城市慢生活,就是要在这里感受一种有别于大都市的生活,虽然在这里可以紧张地参加产业工作,办企业,做科技创造,但是也同样可以在这个服务业新城区享受一种慢生活。”陈弋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