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大郑州崛起的荷载重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郑州崛起的荷载重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郑州崛起的荷载重心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十
晚报记者 马健 图

□大河报记者 谭萍  郑州晚报记者 张书臣

东区实践·求重领中原

郑东新区,一个八方瞩目的再生之地。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郑州会展宾馆撑起了她的恢宏;龙湖、龙子湖、如意湖烘托了她的靓丽;接近1300万平方米的绿地、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水域、达到269公里的路网显现了她的宜居。外地人看郑州,首先要一睹她的风采;郑州人谈变化,必然要陈述她的传奇。

九年之治,郑东新区已经成为展示河南、郑州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这,就是郑东新区外在的形象之重。

郑东新区,一个潜力无限的魅力新城。

数字虽然枯燥,但数字也最能说明问题。10余家河南省百强企业总部、1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25家世界500强企业、47家国内500强企业的落户,是郑东新区吸附、拉动、辐射能力的佐证。郑东新区以其不同凡响的关键战略角色,体现了她的核心竞争能力。

九年之治,郑东新区已经站在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的制高点。

这,就是郑东新区内在的分量之重。

形象的重,分量的重,确立了郑东新区领舞中原的特殊地位。这个特殊地位,就是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重心地位。

10年前的2001年1月21日下午,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同志,在专题听取郑州市关于“郑东新区”规划方案国际招标情况的汇报时强调,要把“郑东新区”的建设作为全省的一项重点工程,作为郑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攻方向,加快工作速度和步伐,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使“郑东新区”成为河南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示范区,成为优化河南经济环境的一个模板。

10年后的今天,郑东新区确实已经成为大郑州崛起的重心。这一点,人们绝不怀疑。

然而,今后的10年,再一个10年,郑东新区靠什么稳住重心?这一点,人们却充满期待。

重心是事物的核心,核心的价值体现在它自身的能量,更体现在它的放大力、扩张力、穿透力。

放眼郑州都市区,郑东新区的角色独特而鲜明。郑东新区的发展已经不是自身的发展,而是关系到大郑州崛起的发展,关系到郑州为中原经济区贡献什么的发展。

那么,郑东新区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该如何释放自身的能量?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负重、求重、铸重。

负重、求重、铸重,是郑东新区要着力破解的时代命题、发展课题、现实难题。

(一)

提升品位,拉高标杆,以更大的担当负重。

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新区。郑州都市区建设,郑东新区必须有更大的担当。

重托与义务同在,使命与责任共存。郑东新区之所以是大郑州崛起的重心,既意味着她的形象重、分量重,更意味着她的担子重、责任重。重心,不是说名分有多高,本事有多大,而是要求有大的付出、大的成果、大的效应。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风雨九年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去年一年间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足以显示郑东新区的重。然而,站到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新区的高度,便不难看到,郑东新区的发展,是呼应周边、上下联动的发展。

火车疾驶车头带,群雁高飞头雁领。郑东新区更大的担当就是要考虑怎样稳重心、如何做示范。要对重心地位认识得更到位一些,要对辐射作用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要让自身能量释放得更充分一些。无论谋划什么,无论狠抓什么,都要从大局出发。比如引进项目,首先要看它的成长性、带动性。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速度快不快、发展的质量高不高,郑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次能不能前移、首位度能不能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关键要看郑东新区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地位的特殊,作用的特殊,其实就是责任的特殊、贡献的特殊。在郑州都市区起步之时,郑东新区开拓什么样的思路、贡献什么样的办法、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打造什么样的模式,显得弥为宝贵。

以更大的担当负重,关键的一点就是自我加压。提升品位,拉高标杆,不能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有压力不是坏事情,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重压下完成的。压力产生动力,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足。

(下转A09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