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贾鲁河源头 有个深不见底的洞 好多人想进去看个究竟 昨天,几名探险爱好者进入洞中…… 侯寨村民说,贾鲁河源头是一个无底深井,原来大水日夜不停从井底翻出来,流入河中。 我在今年3月7日发现,村民说的井是一个天然溶洞,几乎垂直的洞口,早已没有水涌出,洞叫圣水洞。 有人入洞探险,但不知深浅,且在洞内发现蝙蝠等动物,没有找到水。 昨日下午,郑州市一户外探险小组约我深入洞底,一探究竟。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实习生 陆枫/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这里,曾淌出汩汩泉水 昨日下午,听说探险者要进入洞内探险,杨树岗村的村民白新庄也从郑州赶来。 白新庄说,这个洞位于新密与二七区交汇处的杨树岗圣水峪村北侧山谷中,北侧是古老的圣水寺,洞就在寺南侧。 “20年前,洞里天天哗哗冒泉水,非常神奇,当时不知道出水的地方是个大洞,因为它的水向外冲出时劲很大,有大胆的人跳进去就被冲出。那时,郑州市民吃的一半水都来自这个洞,它是贾鲁河源头。”白新庄说。 直到10多年前出来的水由大变小,大洞逐渐显现出来。 3年前,圣水寺里的和尚进过该洞。去年,村民再次进入,在地下约20米处发现,一块巨大的青石把洞口堵住了。 昨日下午2时30分,户外探险爱好者“军刀”和“大枣”等5人携带攀岩专用绳索、升降器、手电钻等探险专用工具和安全保护设备,一起奔向圣水峪村。“大枣”介绍,他们去年也到过这个洞中,第一次发现洞内有一块巨石。第二次,他们再次入洞,用专用的千斤顶掀开巨石,向下探一段,因为有泥,没有再能向下,这次,他们力争向下探得更深一些。 这个洞分三层,层层景不同 3点30分,戴好安全保护带和头盔,我与几名探险队员开始下洞。由于之前这几位探险者已经探过此洞,悬挂绳子所需的固定点已打好在洞壁上,几个滑轮组组成的下降系统安装得非常顺利。 第一层洞的洞壁很坚硬,层次分明,即使徒手也可以下到第一层洞室。当窃喜洞穴探险不过如此时,真正的“挑战”其实才开始。 第二层,洞壁突然变窄,洞内一下暗了下来,空间狭小得让人找不到蹬踏的地方,下降时还屡屡擦中崖壁,让人心生恐惧。虽然洞壁狭窄,但洞室一片开阔,进洞的6个人站在里面还绰绰有余。没想到的是,第三层的洞壁较之第二层更加狭小,几名探险队员商议决定,让两名队员和我下到底。 几番辛苦后,终于到达洞底。湿度骤然加大,滴滴答答的水顺着洞壁滴下来。洞底潮湿松软的泥土里混杂着漂亮的石子,周围坚硬的岩壁湿漉漉的,凉爽舒适,真是“别有洞天”。 奇怪的是,洞底的氧气非常充足,为缺氧而准备的救生设备没了用场。探险队员勘察后判断,这个洞是洞套洞,可能与地下河相通。 下午6点30分,探险人员全部安全返回地面。 线索提供 大枣 [ 户外提醒 ] 入洞探险 设备和技术是关键 1.服装:考虑当地的气候和洞内气温、水温,以轻便简洁为原则,服装颜色鲜艳有利于辨识。 2.鞋:最好带上户外消防靴;如遇涉水的情况可加穿潜水袜以保暖。登山鞋不能完全适应洞穴内复杂的地质条件。 3.头盔:宜选用专业探险头盔。 4.背包:携带个人物品和工具宜选用带密封防水卷口的背囊。 5.灯:头灯为首选,单组电源连续工作时间应在8小时以上,LED灯光功率应大于1瓦,每次进洞都应携带备份电池以及2组备份照明。 6.绳:根据情况带路绳或主绳,平洞一般30米路绳足够;竖井则需要更多。 7.带上升降器和安全带、脚踏和若干锁扣。 8.食品和水:真空包装食品为首选,应携带2倍于计划时间的食品,因此尽量选择高能压缩食品以减少负重。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