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时事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默多克这一天:黑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默多克这一天:黑暗
出席听证会 老默多克被人袭击混乱时刻,其妻子邓文迪起身回击袭击者
默多克父子中间的女人即为邓文迪
邓文迪(红衣女子)回击袭击者

默多克帝国危机

全景

【1】

这是我一生中最谦卑的一天

出席听证会 老默多克被人袭击

混乱时刻,其妻子邓文迪起身回击袭击者

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及其儿子詹姆斯·默多克19日出席英国议会听证会,就《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接受议员质询。

老默多克在听证会上说:“我只想说一句话。这是我一生中最谦卑的一天。”

小默多克则向《世界新闻报》窃听受害者道歉,称“这些行动不符合我们企业所追求的准则。”

“首先,我想说我是多么抱歉,我们对那些语音邮箱遭窃听的人及其家属是多么抱歉,”小默多克说,新闻集团内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后悔,“我们决心纠正错误,确保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老默多克得力女干将丽贝卡·布鲁克斯同样定于19日出席听证会。

在听证会进行到2个半小时的时候,出现了戏剧性一幕,听众席上有一男人袭击老默多克,而其妻子邓文迪反应十分敏锐,迅速起身回击攻击她丈夫的男人。听证会现场亦因此中断。袭击默多克的男人很快被警方带走,目前,袭击者的身份尚不明确。

综合新华社电、央视

【2】

窃听丑闻揭发人死于家中

曾为《世界新闻报》记者,警方正在调查死因

英国警方18日说,曾揭发窃听电话丑闻的《世界新闻报》前记者肖恩·霍尔死于家中,暂时没有发现可疑迹象。

警方在一份声明中说,有人当天上午报警,称担心居住在伦敦以北沃特福德兰利路的一名男子的安危。警察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发现一名男子并随即确认他已经死亡。

声明说,警方正调查霍尔的死因,暂时认为没有他杀嫌疑。

霍尔现年47岁,去年接受《纽约时报》和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指认《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安迪·库尔森对报社员工窃听语音信箱的事情心知肚明。

库尔森2007年因《世界新闻报》一名记者窃听王室成员电话辞去主编职务,但坚称对窃听行为不知情。他随后出任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的新闻主管,协助后者成为首相,今年年初辞职。

霍尔曾告诉《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窃听在《世界新闻报》相当常见。 “每个人都这么做,”霍尔说,“每个人都因手中权力失去自制,没人调查我们。”

他还指称,该报当时的主编安迪·库尔森曾经要他窃听电话,但库尔森对此加以否认。

《卫报》报道,霍尔长期酗酒并滥用药物,他本人将这些习惯归咎于在《世界新闻报》的高强度工作。“那里有太多压迫,”他说,“编辑室不断有人丢掉饭碗,崩溃痛哭,酗酒成性。”

霍尔2005年因酗酒和滥用药物遭《世界新闻报》解雇,随后指认这家报社付钱让他跟名人一同“嗑药”,以挖掘报道素材。

按邻居们的说法,霍尔“经常躲在屋子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据新华社电

【3】

《太阳报》网站被黑 发布默多克死亡假消息

黑客组织:我们很高兴开了个玩笑,搞乱了《太阳报》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18日报道,深陷窃听丑闻的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太阳报》网站,日前遭到黑客攻击,网站上发布了一条默多克死亡的假新闻。黑客组织“LulzSec”通过Twitter微博宣布对此事负责。

“LulzSec”组织在Twitter上称:“我们现在拥有《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了。”网站被黑后,访问《太阳报》网站的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标题为《媒体大亨尸体在家中被发现》的新闻。新闻中写道:“警方宣布,他们发现现年80岁的默多克已经死在他的花园里。他昨晚吞服了大量钯,在今日凌晨过世。”随后“LulzSec”组织又发布消息说:“我们很高兴开了个玩笑,我们搞乱了默多克的《太阳报》。”

新闻国际公司没有对此事做出评论。

本报综合报道

[ 评论 ]

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数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曾在位于北京长安街的一家5星酒店里采访了默多克。水均益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默多克当时已经70多岁,但事业正处在急速发展时期,整个人显得精力旺盛。水均益说:“默多克对报纸和媒体的领悟有自己的一套‘野路子’,不按传统和常规的套路出牌。”

默多克认为,报纸是他最钟爱的玩具,他说“提高报纸发行量很简单,那就是降低格调”。对此有评论人士指出,默多克的成功并不是建立在对新闻和媒体业务的高超见解上。据悉,每当收购一份新的报纸,默多克都会亲自调教一番,并且每天还会花时间研究和处理报纸头条新闻。有人说,他总是想方设法耸人听闻、标新立异。收购《华尔街日报》后,默多克认为该报的文章太长,读者根本没有时间读完这些内容。他对编辑和记者毫不客气地说道:“别再为赢得普利策奖写文章了,还是发表一些读者喜欢的内容吧。”

水均益认为,默多克算不上专业的报人,他的骨子里呈现出敢打敢拼的“探险家精神”。不过,在传统的欧美新闻界,默多克的“野路子”很奏效,在得罪人的同时,默多克也推倒了很多传统媒体领域的规范。然而遗憾的是,默多克后来的发展以及集团的无限膨胀,导致默多克似乎也有些膨胀了,水均益说,“他对新闻报道的底线破坏得太厉害了”。例如,连无辜的善良百姓都去偷听偷拍,或者花大价钱向警方购买信息,这样的底线是不能触犯的。

西方评论称,受商业利益驱使,默多克一再追求眼球效应,很多人认为他背离了新闻精神,几乎默多克每收购一家报纸,就有一批声望颇高的该报记者和编辑提出辞职。默多克降低格调的做法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在这样的理念下,他也尝到了今天的苦果。北晚

如何在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间划一条红线

公允地评价,《世界新闻报》确曾挖出诸多精彩猛料,那些以公众人物为爆料对象的新闻,可能会有“麻烦”,但尚不至于酿成“灾难”。而此番被披露出来的窃听遭劫女孩事件,事涉普通民众,公众的愤怒可想而知,可以说,《世界新闻报》关门不过是一连串行为的总爆发而已。

这些年来,国内传媒业发展迅速,记者采用暗访、隐蔽拍摄等行为也十分普遍,这其中,有很多关系到公众利益的报道产生了轰动效应,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纠纷。如何在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之间划出一条红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不仅关涉到新闻理念、职业伦理,也牵扯到法律界定是否明确、部门监管是否到位、公众监督是否有力的问题。除了必须尊重和保护民事主体或公民的应有权利之外,国内媒体还面临另外一重困难,那就是如何切实保护记者的正当采访,特别是舆论监督不受阻挠。可以说,二者在价值排序上并无先后之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相辅相成、荣损与共。

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新闻报》丑闻事件或许能够让我们在检视、反思自己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新闻法规的建设,以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保障媒体人员自身的权益,从而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此外,也可能推动职业伦理的思考,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媒体的自由与边界,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的红线。这注定也是一个“刚刚开始”的事业。中青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