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郑州慈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华慈善奖,咱郑州占三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华慈善奖,咱郑州占三席
薛景霞、李春凤荣获最具影响力的慈善行为楷模
荥阳“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孤儿帮扶计划荣获最具爱心慈善项目
2010年10月11日,薛景霞捐款1000万元设立薛景霞教育慈善基金

薛景霞、李春凤荣获最具影响力的慈善行为楷模

荥阳“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孤儿帮扶计划荣获最具爱心慈善项目

薛景霞,作为一名女企业家,她领导的团队,近年来已为各类社会慈善事业捐款2300万元。

李春凤,荥阳市贾峪镇石硼村南街村民组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30年如一日,她用平常人的善良心,默默地为残疾、智障乡亲做好事,被誉为最美丽的乡村老太。

荥阳慈善总会“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孤儿帮扶计划,是一个关爱孤儿的计划,符合帮扶条件的全市每一名孤儿都分包到全市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保障孩子们有人教育,有学校就读,有能力就医,有基本生活保障。

7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由郑州慈善总会推荐的河南康利达集团董事长薛景霞、荥阳贾峪镇石硼村好人李春凤,在大会上荣获“最具影响力的慈善行为楷模”;荥阳慈善总会的“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孤儿帮扶计划,荣获“最具爱心慈善项目”。

晚报记者 裴蕾

实习生 樊京舟 文/图

喜讯

中华慈善奖 郑州喜获3个奖

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7月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40名个人和志愿者团体、37家企业和23个慈善项目进行了表彰。河南康利达集团董事长薛景霞、荥阳贾峪镇石硼村好人李春凤,在大会上荣获“最具影响力的慈善行为楷模”;荥阳慈善总会的“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孤儿帮扶计划,荣获“最具爱心慈善项目”。

中华慈善奖由民政部举办,旨在表彰在慈善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体、企业和优秀慈善项目,大力弘扬慈心为民、善举济世的慈善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慈善事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中华慈善奖表彰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各界慈行善举的充分肯定和弘扬,自2005年以来已举办了6届,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动了慈善事业的深入发展。

本次评选活动参加人数多,评选范围大,行业类型广。100名受表彰的中华慈善奖获得者,有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企业和企业家,有扎根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的志愿者,有勇于创新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慈善项目。他们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新型财富观、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价值理念,彰显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风尚。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舒庆等获奖者代表和部分获奖慈善组织负责人在会上发言。

事迹

他们用行动感动和温暖着我们

薛景霞:参与慈善事业是感恩社会的最好方式

在薛景霞的办公室里,地摆放着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瓶,瓶中盛装的是“薛景霞革命老区教育基金”资助的孩子亲手折叠的999颗幸运星。幸运星透过瓶子,发出圣洁的光。

2007年初,身为人大代表的薛景霞,在上街革命老区调研时发现,一些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在家。于是,在上街区老促会的帮助下,薛景霞出资50万元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专门用来资助家庭贫困的老区学子。基金成立4年来,已有500多名孩子和100多名老区教育工作者得到资助和奖励。

类似这样的善举,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公司初具规模以来,每年的教师节,薛景霞都要为教育工作者送上自己的爱心,鼓励那些兢兢业业、含辛茹苦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老师。1997年,郑州一中打算承办全国中学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却苦于经费不足。薛景霞得知后,当即捐助8万元,使得比赛如期举行。2004年5月,为给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河南康利达集团向郑州西亚斯国际学院捐款10万元人民币。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向“白云苹贫困生基金会”捐款20万元。

2007年1月,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在郑州市开展“曙光行动”,用善款帮助郑州市白内障患者复明。白内障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中间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三老人员”,理当得到社会的关爱。得知这个消息,薛景霞第一时间找到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主席张世军,两次共计捐出200万元,参与到“曙光行动”当中,先后帮助20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至今,薛景霞领导的康利达集团已为各类社会慈善事业捐款2300万元。

她的大爱之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接受CCTV记者采访时,薛景霞说,我们是民营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党和政府分忧,反哺社会,助残济困是每一个企业家应尽的义务,参与慈善事业是企业感恩社会的最好方式。

李春凤:荥阳最美丽的乡村老太

54岁的李春凤,是荥阳市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她30年如一日,用平常人的善良心默默地为残疾、智障乡亲做好事,被誉为最美丽的乡村老太。

荥阳市贾峪镇石硼村地处贫困山区,条件极其艰苦,村中存在大量憨傻、残疾及贫困家庭。很多贫困乡亲一年之中无论春夏秋冬只有一身衣服,无法换洗,夏天一身臭,冬天瑟瑟发抖。为了能让他们有干净的衣服遮体,生活得有尊严,李春凤向亲戚收集旧衣服、骑着三轮车收旧衣服……

30年来李春凤自觉自愿地为本村乡亲中因有病、有残疾、有智障而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家送衣服数万件,长年救助的残疾人、智障人、重病人家庭26户80多口人。“我决心再干30年,直到我村所有低保户、困难户都脱贫的那一天!”李春凤说。

2008年,到城里照看孙子的她参加了郑州亚星社区组织的为灾区群众无偿献血活动,社区书记听了她的故事第二天就发动社区群众向石硼村捐赠。一周之内,群众就捐了5000多件衣服,还有米、油和现金。3年来,亚星社区、二七区民政局共捐赠9次,衣服达40000多件,向幼儿园的孩子们捐赠书包250多个、童装300多套。

2010年5月,在亚星社区和二七区民政局的帮助下,李春凤投资3000多元在石硼村建起了“爱心110”超市,现存衣物2万多件,还有大米、油、面粉等供老区贫困家庭随用随取。有感于李春凤的爱心,郑州市二七区爱心110与革命老区荥阳市贾峪镇石硼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

大爱无疆,她的壮举感动了乡亲们,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因她的善行而促成了一次次大规模的救助。

“做好事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行为,它是全民慈善中一朵浪花,我自己抛出一块砖,引来许许多多的玉。”李春凤说,她希望利用好“慈善爱心超市”、“荥阳市革命老区春风行动基金会”这两个慈善平台,把村里的慈善事业做大做强。

据统计,2009年李春凤共收到衣物12000件,发放衣物11000件,惠及贫困家庭180户1000人。2010年共收到衣物20000件,发放衣物17000件,惠及贫困家庭267户1500人。慈善爱心超市2010年6月初投入运营以来,已接收到荥阳市慈善总会捐赠的衣物5600多件,鞋350多双,贾峪镇捐赠的衣物2000多件,受益群众从当初的26户、80多人扩大到全村、周边村、周边镇、外来务工人员。

荥阳“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孤儿帮扶计划:212名孤儿有了“父母”

“俺孙子今年13岁,从小没了爹娘,跟我这个老婆子过。现在孩子一个月能收到700元的捐款,一年就是8400元,够我们两个人用了。”家住荥阳市贾峪镇槐林村的刘奶奶激动地说,“真是感谢政府,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荥阳市现有未成年孤儿212名,其中父母双亡孤儿59人,“事实孤儿”153人。从2009年开始,该市把符合帮扶条件的212名孤儿分包到全市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进行对口帮扶,重点对孤儿的思想、教育、生活、医疗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扶,保障孤儿有人教育,有学校就读,有能力就医,有基本生活保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孤儿长效帮扶机制。扩大救助效果和普及范围,为全市孤儿创造美好的家园,使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成长。

荥阳市慈善总会介绍,该市将孤儿的范围划定为“父母双亡、或父亲死亡而母亲改嫁异地、或父母双方因死亡或残疾等原因无力抚养的孩童”。而该市要求,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落实帮扶任务,确保每个帮扶孤儿的教育、医疗、生活水平达到荥阳同龄人的平均标准线。帮扶单位必须长期帮扶孤儿,建立“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安排一名联络员负责定期走访孤儿。帮扶责任者调离工作岗位,由继任者接班负责。每个季度还要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上公示各单位的孤儿帮扶进展情况。

通过这种“对口帮扶”的新模式,该市212名孤儿都有了相对固定的“父母”,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与此同时,荥阳将孤儿纳入医保范围,帮扶单位还要根据孤儿的病情每年再救助5000元,民政部门结合孤儿病情每人每年最多再给予5000元的大病医疗救助。

在日常生活上,帮扶单位每月救助不低于300元,慈善总会在此基础上每月再发放200元,民政局还将孤儿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额享受低保待遇。这样,每名孤儿每月就有700元的生活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